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先进文化必然是现代性文化,文化的现代性本质上是人的现代性,人的现代性的核心是人格的现代性。忠烈人格的强谏与死战、事功与敬业、报恩、爱国等行为方式体现了许多优秀的心理素质,如坚强、果断、勇敢、不屈不挠、兢兢业业、忧国忧民等,在人格的现代性重铸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中国的现代化是外源型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传统与现代性是现代化进程中相反相成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在经济体制转型期表现得特别突出,成为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深层根源。协调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如义利矛盾、个群矛盾、人治与法治的矛盾、文化价值取向上的矛盾,必须把握它的深层根源。在协调和处理时,首先要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其次要注意运用扬弃的方法,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3.
刘恒的小说有一种深深的宿命意识,他将人类的生存状态概括为无法逃脱的生存困境,人为了生存不断的挣扎,却无法逃脱悲剧命运。欲望中的挣扎、孤独的存在和宿命的死亡是刘恒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命题。刘恒的宿命意识隐含了80年代末期现代性焦虑的时代特征,也是其小说创作中个性化理性自觉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4.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逐步脱离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影响,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人类自由进行思考的最初成果。国内研究者对马克思的犹太人身份和人类解放研究者的双重身份进行了区分,并从马克思的国家学说、"现代性"学说、民族宗教学说和人类解放学说四个层面对此文本进行了分析,体现了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逐步深入的过程,展示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水平,对我国整体理论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陈劲松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17(6):53-57
现代性是一个发轫于西方而席卷全球的现象。在全球化背景下,它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使人类的生存陷入深重的生态危机。通过分析现代性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关系,兼谈爱德华·艾比及其生态文学,由此探寻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所应该坚持的生态精神。 相似文献
106.
王凯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15(2):29-31
从考察西方的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思想的演变过程入手,着重分析相关话语的转换及其理论根源,深入论述中西现代性思想的差异和不同的历史使命。最后指出,建立中国现代思想独特道路的关键在于清晰区分“两个边界”。 相似文献
107.
海阔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3):65-67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手机大众传播特性的突显。手机人性化的传播方式,深得中国人的偏爱,并且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参与了现代性的建构。社会现代性出现了新的向度,亦即与传统中国社会颇多相似的现代性受到重视。手机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正是应了这种趋势,并且将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中国现代性的复苏。 相似文献
108.
李任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32(1):93-96
当代欧美及日本一些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学者,通过新的研究资料以及新的研究思路,开始对以往传统的马克斯·韦伯式讨论中国问题方法进行反思,进而重新评价早期中国的一些法律制度和思想。以美国哈佛大学的肯尼斯·温斯顿和日本京都大学的冒谷至对《韩非子》研究为例,他们采用不同以往的研究思路,去发现《韩非子》这类著作中具有“法治”意义的现代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9.
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课堂教学应当将文学经典与当下大学生的人生、理念连结,把人文性、应用性统合起来,将尚未写进教材的新观念、新成果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文学史课堂面向生存、以人为本,让书本中的作家、作品从历史中走出来,从神坛上走下来,让文学经典的现代化意义在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10.
刘毅青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31-37
宇文所安通过对中国诗歌的阐释构建了一种诗歌理论以为诗歌辩护,其中心就是彰显诗歌的审美意义。在宇文所安看来,现代性的语境里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阐释的意义就在于为现代人提供一种精神价值,以对抗现代性对人性的侵蚀。因此,他的中国文学史研究方法是阐释的,而不是考据的;是意义的,而不是文献的。这种方法虽然有误读的可能,但其启示是巨大的。它关注古典的当代意义;他的阐释将传统当代化作为目的,突出了古典诗歌具有的价值关怀:文学以人性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