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86篇 |
免费 | 1247篇 |
国内免费 | 133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720篇 |
丛书文集 | 602篇 |
教育与普及 | 11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40篇 |
现状及发展 | 194篇 |
综合类 | 19890篇 |
自然研究 | 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70篇 |
2023年 | 184篇 |
2022年 | 250篇 |
2021年 | 298篇 |
2020年 | 338篇 |
2019年 | 320篇 |
2018年 | 272篇 |
2017年 | 344篇 |
2016年 | 383篇 |
2015年 | 560篇 |
2014年 | 1144篇 |
2013年 | 846篇 |
2012年 | 1264篇 |
2011年 | 1514篇 |
2010年 | 1102篇 |
2009年 | 1204篇 |
2008年 | 1293篇 |
2007年 | 1577篇 |
2006年 | 1423篇 |
2005年 | 1261篇 |
2004年 | 1022篇 |
2003年 | 838篇 |
2002年 | 753篇 |
2001年 | 651篇 |
2000年 | 516篇 |
1999年 | 371篇 |
1998年 | 348篇 |
1997年 | 346篇 |
1996年 | 323篇 |
1995年 | 273篇 |
1994年 | 217篇 |
1993年 | 239篇 |
1992年 | 225篇 |
1991年 | 185篇 |
1990年 | 192篇 |
1989年 | 191篇 |
1988年 | 144篇 |
1987年 | 101篇 |
1986年 | 50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9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千古妙喻──以味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小庭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
“以味喻诗”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种特有现象,是古代文论之千古妙喻。先秦时期,人们发现了“食味”与艺术“余味”之间的关系:西晋时期,将“大羹遗味”引入诗文评论,渐次形成“以味喻诗”的传统。经梁之钟嵘首倡而产生文艺理论流派──“滋味说”。唐之司空图以“味”为衡量诗歌艺术标准,重视诗歌艺术规律──“醇美”。宋之杨万里“以味不以形”而论“江西宗派诗”。今人周振甫解答了诗歌评论中数百年的悬案,钱钟书以“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通感”,阐明了“以味喻诗”长盛不衰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2.
83.
高脆性材料亚临界裂纹扩展机制的细观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小丽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6,(2)
本文从细观力学角度研究了高脆性材料亚临界裂纹扩展机制。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的近似计算,从理论上求得了经验的亚临界裂纹解理扩展速率公式。理论计算与陶瓷材料的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84.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5,40(12):1002-1002
85.
86.
X射线衍射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旻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德国物理学家劳厄于1912年发现了X射线衍射现象,并导出了劳厄晶体衍射公式.紧接着,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又将此衍射关系用简单的布拉格定律表示,使之易于接受.到本世纪四、五十年代,X射线衍射的原理、方法及在各方面的应用虽已建立,其应用范围已遍及物理、化学、地质学、生命科学,工程及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在材料科学和工程方面的贡献尤为显著,本文扼要地叙述了X射线的原理、设备、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7.
翁凯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6)
本文以认知结构同化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相互作用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以期指导立体几何的教学. 相似文献
88.
C语言具有很强的功能,但没有支持图形打印的库函数。本文阐述如何使用汇编语言编制可被高级C语言调用的函数的原理和方法,以实现屏幕任一区域内的图形打印。所述原理和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它高级语言。 相似文献
89.
本文提出一个分形几何模型(Fractal geometry model)。用它描述固体粉末体系的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单金属粉末体系烧结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单分子反应为例,研究了与烧结有关的若干因素。将理论预测与已有实验进行比较,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