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61.
民间谚语、歇后语、谜语,是巴渠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极为广泛的短谣。作为口头语言艺术的精华这些短谣深入浅出地、高度概括地、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显现出巴渠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幽默情趣。  相似文献   
162.
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知识进行整理,包括对植物种类的鉴别、植物药用部分的选择、功能和主治的了解、药用方法的实践.调查结果表明:当地蒙古族民间人药用植物共有22种和2变种,用于治疗动物疾病的兽药用植物共有13种;植物的药用部位包括全草类、根及根茎类、茎类、叶类、花类、果实类和种子类;民间或多或少能够了解药用植物的功能和主治,其用药方法较为简单,给药途径主要有内服药和外用药两类.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知识为药用植物新种类、药用新部位以及药用新方法的发现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63.
《祝福》中的鲁镇,被鲁迅设置为一个民俗文化空间,这一民俗文化的核心是“祝福”文化,它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它是“不祥、不洁”的寡妇祥林嫂的对立力量,因此,鲁镇对祥林嫂的拒斥与祥林嫂为了生活的谋求进入就构成了《祝福》叙事的深层动机,这也是小说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张力所在。而祥林嫂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被动地变成鲁镇人眼中的“不祥、不洁”之人,则加强了这篇小说的悲剧意义和思想力度。  相似文献   
164.
仫佬族民歌的分类与民歌本身的内涵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在以往仫佬族民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以“约定俗成”为基本原则,辅以概括性与兼容性操作准则,可将仫佬族民歌划分/统归为“古条”、“随口答”、“口风”三大类。不同类型仫佬民歌各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功能:“古条”蕴藏着仫佬族杂糅的历史观念、成熟的伦理观念和朴素的自然观念,“随口答”反映了仫佬族丰富的民俗礼仪和真实的情感思绪,“口风”折射了仫佬族鲜明的褒贬观念和积极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65.
通过采集蒙古族长调《圣主的两匹骏马》的语音信号,运用实验语音声学分析方法,进行了信号标注和参数提取.文章是通过基频和能量参数来分析长调节拍的基本韵律特征,分析歌唱共振峰和颤音的声学表现,探讨其发音原理和演唱技巧,以数字化方式更为深入和直观地研究蒙古族长调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66.
邓迪斯《伪民俗的制造》一文,认为美国著名的"民间英雄"班扬的传说和格林童话、芬兰史诗《卡列瓦拉》等都是"伪民俗",却被人民当成真民俗接受了。这些名著和《荷马史诗》都是文人与民间文学结合的产物,证实了"雅俗结合律"作为一种文艺普遍规律的正确性。对"伪民俗"的宣传和商业作用,应采取科学而宽容的态度,从而以一种民间文学的新观念,来解释"伪民俗"为什么成为真民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7.
陕西近代歌谣从礼教观念,婚姻模式等方面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地位、角色和心理,描写了裹脚、畸形婚姻、媳妇难做等具体细节,全面凸显出近代女性婚姻的"生活相"。处于新旧交替的近代社会,民间传统仍根深蒂固,社会仍以男性为主,对女性歧视,性别压迫仍没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68.
庙会起源于原始的社祭,受宗教影响发展形成以围绕庙宇祈禳活动为主题的商业贸易、娱乐活动的综合文化活动。庙会承担着一定文化普及、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播的作用,运用庙会的文化、社会、经济功能为当下社会生活服务,研究庙会文化如何创意来适应现当代语境,才能传承和发展庙会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9.
“民间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诗歌写作的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对中国新诗的多元化发展与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诗歌创作与探索呈现出了三个突出的写作特征:一是绝对独立自由的个人写作立场;二是向世俗生活彻底敞开的取材原则;三是诗歌语言口语化极力追求。这种实践与探索呈现出明显的非诗化特征,存在着许多认识和探索的误区,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0.
主要对广西博白县大坝镇元宵节民间游神活动的起因、过程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发现大坝镇群众通过迎神、唱戏、请神、生侗、游神、送神等六个主要环节的活动,表达了群众对自然精神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背景下,则更多的体现了人们通过游神来自娱自乐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