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9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综合类 | 5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综合研究野外露头、钻井剖面及室内编图、地层对比的基础上 ,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冲积扇 -河流沉积体系是侏罗纪富县期主要的古地理格局 ,富县期沉积受与古地貌密切相关的五条河谷控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富县期冲积扇沉积具进积型特征 ,其形成与古地形密切相关 ,分布于古甘陕、庆西河谷内 相似文献
102.
王磊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7(3):72-75
节能型空调系统是一种对空气进行直接蒸发除温处理的空调设计,不需要配备冷冻机,具有结构简单,节省能源的优点,适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纺织企业,这里对一种主体由喷雾风机所组成的、干风道的节能型空调系统进行了热工性能的研究,分析了在不同的风机转速和喷雾水量的情况下,降温加湿效率、饱和度、送风风量和能耗的变化,可为这一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和应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3.
104.
本文利用Airpak软件对北京地区煤改电中某农机站小型食堂进行室内热环境的数值模拟,对采用散热器和立式风机盘管两种不同散热末端的房间进行流场模拟,分析人员静坐状态下(1.2 m高度水平面)的温度场、速度场、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和预期不满意率(PPD),通过流场模拟与实测结果的分析说明了在低温供暖系统中采用散热器和风机盘管两种不同的散热末端的特性以及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个热源下,使用风机盘管进行供暖的房间在温度和PMV-PPD指数上优于散热器房间,人们的不满意度较小;使用散热器进行供暖的房间温度稳定性较好,适合需要连续供暖的房间;采用数值模拟得到的房间温度略低于实测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北京地区煤改电中低温供暖系统合理选择散热末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针对装设防火墙导致我国北方生物质气化站存在湿式净化装置冬季防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机套管的余热回收系统.采用商用CFD软件Fluent以及k-ε模型对采暖效果进行非稳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进气口空气流速分别为9 m/s(供暖90 min后),13 m/s(供暖40 min后)满足防冻要求,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同时模拟了进气口空气流速分别为5,9,13 m/s在不同时刻的采暖效果,得出增大风机风量可提高采暖效果、缩短达到防冻要求所需时间以及使得净化间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但风机风量不可无限增加,需要考虑规范对风速的限制以及能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6.
玛18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发育一套近源粗粒碎屑沉积,目前关于该区的沉积相类型仍存在争议,生产矛盾突出。通过岩心观察,结合扫描电镜、岩石薄片、录井、测井及试油等资料对艾湖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T1b)沉积相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百口泉组(T1b)发育一套扇三角洲沉积,而非冲积扇沉积,也并非只发育扇三角洲水下沉积部分,可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个亚相以及泥石流、扇面河道等9个微相。其中,牵引流成因的扇面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含油性较好,为有利储层;而泥石流、碎屑流等重力流成因的储层,含油性较差。本次研究将为该区后续的评价、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邻区甚至国内其他扇三角洲发育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7.
地铁站台发生火灾时,不同排烟模式对烟气流动的影响十分显著。文中以西安某地铁站为对象,采用FDS火灾模拟软件,研究传统排烟方式与增加隧道风机辅助排烟方式的排烟效果。对比分析自然排烟、站台排烟、隧道风机辅助站台排烟3种模式在不同火源位置时的楼梯口风速、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能见度、CO浓度分布。结果表明,火源位于站台中央时,楼梯两侧均有烟气蔓延,相比站台排烟模式,采取隧道风机辅助站台排烟模式后,站台温度下降约16.7%,CO浓度下降40%,且无烟气蔓延至站厅层。 相似文献
108.
潮白河冲洪积扇中上部下伏基岩面起伏及活动断裂分布,是影响重大工程规划和设计方案的重要因素。为怀柔雁栖湖经济开发区北京光源场地选址,开展以高密度电法为主的地球物理勘探。结果发现,不同于以往该区200~300 m第四系厚度等值线,燕山晚期宰相庄花岗岩体埋深由东北的30 m到西南的250 m,存在着一个近NW走向的埋深剧变梯度带,地下100 m以内电阻率从2 000多Ω·m变化到20Ω·m,相差2个数量级,说明第四系厚度剧烈变化和岩性及构造作用影响之大。在场地西侧500 m外为黄庄-高丽营断裂,其东侧200 m处发育与主干断裂平行的分支,断裂带角度陡而电阻率低。下伏基岩埋深梯度带产生不均匀沉降和活断层,影响到工程地基稳定性,随后该工程场址北移另建。 相似文献
109.
综合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密井网资料、取心分析化验资料及开发实践认识,通过取心井单井沉积相标定、平剖面沉积特征解剖,结合油层展布特征分析,明确了百口泉组厚层块状砂砾岩的沉积演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了探讨了其油气差异富集机理。研究表明:(1)研究区百口泉组为干旱型冲积扇沉积,根据其内部沉积特征的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扇根及扇中2个亚相和7个微相单元,扇根以主槽微相发育为主,扇中以辫流水道微相发育为主。(2)百口泉组冲积扇整体呈不断退积的特征,B3砂组以扇根主槽块状砂砾岩发育为主,整体呈连片分布特征;B2砂组为扇根主槽向扇中辫流带过渡沉积,砂砾岩体由块状向近层状演化;B1砂组以扇中辫流水道发育为主,辫流水道砂体呈层状展布特征。(3)研究区油气富集平面呈现断裂处连片富集、近断裂处条带状富集和远断裂处富集较差的特征,剖面上呈现底部B3砂组富集较差,中部B2砂组最为富集,顶部B1砂组富集稍差的特征。研究区油气差异富集整体受构造及沉积特征的共同控制,断裂为油气运移路径,后期起到遮挡作用,加之断裂处扇根主槽块状砂砾岩储集层发育,导致其油气较富集;近断裂处受扇中辫流水道优势储层条带状分布的控制,油气富集亦呈条带状分布特征;远离断裂处扇中外缘有利储层发育较差,油气富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大涵道比风扇角区失速流动的改善作用,对某风扇进行了平面叶栅模化设计及非轴对称端壁优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风扇根部叶型为基础进行模化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两种不同的控制点分布方法对平面叶栅进行非轴对称端壁优化改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化后的平面叶栅角区失速流动及叶片加载特点与风扇原型基本一致;采用自由曲面及类两面角曲面两种非轴造型对平面叶栅角区进行优化,叶栅总压损失系数分别降低了4.57%和5.38%;将流场改善效果较好的类两面角曲面造型应用于风扇原型角区,结果表明该造型使得风扇效率提高了0.441%,角区失速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深入的流场分析表明,类两面角曲面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沿流向能有效推迟压气机平面叶栅通道涡向吸力面的发展,沿径向通过使涡结构上移减弱在端壁附近吸力面附面层和通道涡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对大涵道比风扇原型的角区失速流动也能起到较好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