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2篇
系统科学   116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综合类   87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In time series analysis, a vector Y is often called causal for another vector X if the former helps to improve the k‐step‐ahead forecast of the latter. If this holds for k=1, vector Y is commonly called Granger‐causal for X . It has been shown in several studies that the finding of causality between two (vectors of) variables is not robust to changes of the information set.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concept of Hilbert spaces, we derive a condition under which the predic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wo vectors are invariant to the selection of a bivariate or trivariate framework. In more detail, we provide a condition under which the finding of causality (improved predictability at forecast horizon 1) respectively non‐causality of Y for X is unaffected if the information set is either enlarged or reduced by the information in a third vector Z . This result has a practical usefulness since it provides a guidance to validate the choice of the bivariate system { X , Y } in place of { X , Y , Z }. In fact, to test the ‘goodness’ of { X , Y } we should test whether Z Granger cause X not requiring the joint analysis of all variables in { X , Y , Z }.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62.
提出了产生式系统和神经元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从推理网络转换到神经元网络的途径,研究了从神经元网络权矩阵转换到产生式规则的方法,从而使产生式系统能自动修正规则和获取规则.还提出了一种由二次型阈值元件组成的神经元网络,给出了它的学习算法,并严格证明了它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863.
本文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出发,研究了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直观引入,以达到把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64.
现代英语词汇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它随时都在适应社会的需要,反映社会的变化。语言这种适应社会和反映社会的过程,就是语言本身的发展过程。在当代,英、美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英语的词汇有了不少新的变化。尤其是美国英语的兴起,对整个现代英语的发展影响很大,不可忽视。掌握现代英语词汇变化的新情况,跟上它的发展步伐,对于我们学习和使用这种语言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65.
关于整函数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整函数级定义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几种定义方式,对这些方式作了比较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866.
针对传统电机调整设计专家系统的缺陷,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神经网络推理机制的电机调整设计专家系统模型.该模型将神经网络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优化技术紧密结合,采用并行推理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推理效率,解决调整设计过程中调整力度难以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67.
基于人工智能中树图推理的思想,提出一种对复杂系统进行定性描述和推理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图论把一般的定性约束方程转化为一种约束图的表示形式,并在虚拟因果理论基础上,得到描述系统波动演化的各关键变量的约束影响图形式.最后,比较了Kuipers的QSIM和本文发展出的方法,表明采用图形化的方式来表征系统各变量之间所存在的约束关系,可以得到和原系统等价的但变量数大大减少的约束影响图形式.这种处理可以推动定性推理的研究从QSIM的实验室阶段走向实际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68.
基于聚类算法的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结构和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社会网络与模糊逻辑系统的各自特性,在分析了扩展RBF网络与T-S型模糊逻辑系统功能等价性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扩展RBF网络与T-S型模糊逻辑系统相互融合的一种新的自适应模糊逻辑系统,考察了系统现有的结构和参数优化方法,提出了采用基于山峰函数的减法聚类算法与由梯度下降算法和最小二乘算法所组成的混合学习算法来对模糊推理系统进行训练,从而优化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最后,针对一非线性函数逼近问题进行了验证,仿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系统的逼近精度和收敛速度获得了明显的提高,从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是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9.
给出了高等几何中的Pascal定理的初等证明及5个初等推论。  相似文献   
870.
The last decade and a half has seen an ardent development of self-organised criticality (SOC), a new approach to complex systems, which has become important in many domains of natural as well as social science, such as geology, biology, astronomy, and economics, to mention just a few. This has led many to adopt a generalist stance towards SOC, which is now repeatedly claimed to be a universal theory of complex behaviour.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wofold. First, I provide a brief and non-technical introduction to SOC. Second, I critically discuss the various bold claims that have been made in connection with it. Throughout, I will adopt a rather sober attitude and argue that some people have been too readily carried away by fancy contentions. My overall conclusion will be that none of these bold claims can be maintained. Nevertheless, stripped of exaggerated expectations and daring assertions, many SOC models are interesting vehicles for promi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