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45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43篇
综合类   1593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光合细菌P—3作为几种浮游动物与鱼类饵料添加剂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系采用福州菜地沟泥分离和培养出来的光含细菌P-3菌液作为饵料添加剂,培养发头裸腹(?)和花箧臂尾轮虫均有增产效果;培养短盖巨脂鲤鱼苗、革胡子鲶鱼苗和饲养鹤顶红金鱼均提高成活率,同时,可减少水体的换水次数。试验表明,此细菌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2.
There is an immense load of non-pathogenic commensal bacteria in the distal small intestine and the colon of mammals. The physical barrier that prevents penetration (translocation) of these organisms into the body is a simple epithelium comprised of the single enterocyte/colonocyte cell layer with its overlying mucu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roles of intestinal T cells in initiating and regulating innate and adaptive mucosal immune responses of the mucosal immune system that avoid or limit penetration of the commensal intestinal bacteria. Received 9 August 2002; accepted 9 September 2002 RID="*" ID="*"Corresponding author.  相似文献   
83.
了解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普通级啮齿类实验动物中清洁级规定排除的4种主要细菌(沙门菌、鼠棒状杆菌、嗜肺巴斯德杆菌、支气管败血性鲍特菌)的携带状况,以及验证筛选的实验动物细菌检测常用普通培养基和生化培养基的应用效果.方法无菌采集动物气管分泌物,接种血平皿;采集回盲部内容物接种DHL、SS琼脂平皿,37℃48h后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纯化,取纯培养物进行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及血清学反应.结论KM小鼠嗜肺巴斯德杆菌阳性率最高,为60%;豚鼠携带支气管败血性鲍特菌,阳性率为30%;总的细菌检出率为20%(其中嗜肺巴斯德杆菌总阳性率为16.25%,支气管败血性鲍特菌总阳性率为3.75%);选出的培养基应用于实验检测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4.
苍山洱海地区农田蜘蛛种群结构及优势种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云南省大理苍山洱海地区农田蜘蛛16科40属59种,其中优势种有7种:星豹蛛Padorsa astrigera、拟环纹豹蛛P.pseudoannulata、黑微蛛Erigone atra、浅斑近微蛛Eperigone fredeorum、额高蛛Gnathonariumsp.、叉斑齿螯蛛Enoplognatha caricis和棒络新妇Nephila clavata.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季节的变化,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呈现上下波动趋势.  相似文献   
85.
土钵培养法筛选硅酸盐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种硅酸盐细菌菌株用土钵培养法进行筛选,分别在培养30、60、90、180d用火焰光度计测定土壤中钾离子含量;在所有研究的30种菌株中,菌株新6在土钵培养60d后检测出最高的土壤有效钾净增率22.1%;菌株F1具有最高的总土壤有效钾净增率20%;对土壤总有效钾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14种菌株具有显著的解钾能力。  相似文献   
86.
对兰州石化公司ABS生产装置生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树脂废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和处理技术研究。通过试验筛选出两株ABS树脂废水高效降解菌ABS 2、ABS 5及其激活剂JH 6 ,可将絮凝处理后ABS树脂废水的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的比值由 38%提高到 4 9% ,提高了废水可生化性 ,强化了ABS树脂废水通过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的效果 ,加快了废水处理启动速度 ,提高了处理效率。静态试验、动态试验及动态扩试等系统性试验表明 ,投加高效菌及其激活剂强化活性污泥法可在水力停留时间 8h内使ABS树脂废水化学需氧量由 770mg/L降至 12 0mg/L以下 ,实现达标排放。由色谱分析推断 ,处理后的水中残余成分主要为低聚物。  相似文献   
87.
运用弹性力学和塑性流变学理论建立了夹于相同力学性质等厚度介质中同厚度多层褶皱变形理论模型、非齐次偏微分方程及主波长理论,运用数理方程和特殊函数理论解出齐次偏微分方程的特解和一般解,并用弹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的模拟实验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弹性材料的主波长Lm与主多层弹性模量B、介质的弹性模量B0、层的数量n、厚度t及介质的厚度h有关;塑性材料的主波长Lm与主多层粘滞系数μ、介质的粘滞系数μ0、层的数量n、厚度t及介质的厚度h有关.这对同性质等厚度多层褶皱进行理论研究和野外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M矩阵是计算数学中应用极其广泛的矩阵类。本文对n阶方阵A是否为M矩阵给出了几个新的判定定理,并得到结果:(2|aii|-iα)(2|ajj|-jβ)jαiβ,这一结果比过去的结果有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89.
两株松材线虫拮抗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对松材线虫具有较高杀线活性的拮抗细菌。【方法】以分离自南京、洛阳、上海的松树茎部的137株内生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滤液和菌悬液浸渍法对这些菌株进行杀线活性的测定,并对筛选的高效拮抗细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通过培养滤液浸渍试验筛选出3株细菌对松材线虫有较高的杀线活性,使用3种菌滤液处理线虫48 h后,线虫死亡率均达到100%,其中菌株LYMC-3的培养滤液还可使线虫虫体出现消解。将3株菌的培养滤液分别稀释2倍、4倍和10倍后处理松材线虫,随稀释倍数的增加,培养滤液的杀线活性逐渐降低。处理线虫48 h后,菌株LYMC-3的10倍稀释滤液与其他两株菌滤液相比对线虫的致死率最高,为94.7%; 在菌悬液浸渍试验中筛选出菌株NJSZ-13对松材线虫有较高杀线活性,105 cfu/mL 浓度的菌悬液处理线虫48 h后,线虫死亡率达81.5%。通过对LYMC-3和NJSZ-13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Biolog鉴定和16S rDNA序列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菌株LYMC-3、NJSZ-13分别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结论】从松树体内筛选到两株对松材线虫有高效拮抗活性的菌株LYMC-3和NJSZ-13,对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太岳山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要: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etraitis’s重叠指数对太岳山森林群落19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组成太岳山森林群落的19个优势种群中,有18个种群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比较大,说明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且能较好的利用环境资源.在群落的乔木层中,油松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1.985,但油松与其它优势种群的生态位重叠指数都很小,这与油松分布广、面积大和特化程度低的特征有关.19个优势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2的只有7个种对,大于0.1的共有15个种对,可见太岳山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种间的竞争关系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