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5篇
系统科学   6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6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资源一号"卫星星内高能粒子探测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空间辐射环境的效应以及“星内高能粒子探测器”原理和设计做了简要而全面地介绍,引用太阳活动宁静时期和一次剧烈的太阳扰动事件期间本仪器的观测数据显示了资料的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82.
极轨卫星在780km高度上测得的高能粒子辐射事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搭载于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上的“星内高能粒子探测器”首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在卫星780km轨道高度上所纪录到的所有高能粒子通量事件都只出现在3个地理区域,即两半球的高纬极光带和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低能档电子在这3个区域都有出现,而高能档电子和质子在太阳宁静条件下,一般只出现在南大西洋异常区。从统计结果还可看出,南极光带附近的粒子通量大于北半球极光带。而在北极光带,与南大西洋异常区大体相同的经度附近,高能粒子的通量事件有一个明显的空隙区域。另一个观测事实是,0.5—2.0MeV能档的电子通量在极光区远大于2.0MeV以上能档的电子通量,而在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两个通道的电子通量差别不大。与现有理论模型和国外大致相同轨道上的空间高能辐射环境直接观测资料对比还表明,卫星舱内的辐射与舱外的空间辐射环境是完全相关的。积累的有关资料不但是航天设计和环境应用研究所需的重要参量之一。也是空间物理基础研究特别是辐射带研究的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83.
CDMA系统中一种新颖的盲自适应随机多用户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一般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需要频繁发送训练序列的问题,基于最陡下降法,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测量的码分多址(CDMA)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通过合理地选取时变步长,使得算法刚开始时步长取大值以加快收敛速度,算法将结束时步长取小值以减小规范化平方误差的极限值.运行该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时,只需知道两个系统参数:期望用户的扩频序列和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的方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一般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优点的基础上,可有效地提高多用户检测算法的收敛速度,从而提高CDMA系统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4.
四象限探测系统信号光斑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四象限探测系统角误差形成的原理。深入研究了探测器角误差形成原理与光斑位置、大小和探测器面积的关系,证明光斑半径r小一些有利于提高误差信号Ux、Uy的测量精度,r大一些则有利用扩展Ux、Uy的测量线性区。从与误差信号测量误差关联的原理误差及与信噪比SNR有关系统误差出发,提出了光斑大小优化设计的问题,得出实际设计的光斑大小稍大于探测器有效半径的1/2有助于改善系统性能,并通过相关系统研制稳定性跟踪试验给予验证。  相似文献   
185.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是一种非接触、无创的新型层析成像技术,它利用弱相干光反射测量技术,对体内生物组织结构进行高分辨率层析成像.笔者利用基于共焦模式的OCT蒙特卡罗仿真模型研究了在OCT、系统中高散射生物组织背向散射光的漫反射率,指出满足相干条件的背向散射光强是样品臂入射光强的10-8~1O-10.具体CCD探测器阵列的分析显示OCT系统高速成像的关键在于提高光电探测阵列的响应灵敏度.如果要实现一定分辨率的视频成像,响应灵敏度必须大于4 200 V/(μJ·cm-2),这是当前光电探测阵列所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6.
A new two-phase cryogenic neutrino detector using electron bubble (e-bubble) specifically in liquid helium is proposed and being developed for real time, high rate measurements of low-energy p-p reac- tion neutrinos from the sun. The e-bubble detector is a time projection chamber-like (TPC) tracking detector. The task of such a neutrino detector is to detect the ionization of the elastically scattered target electrons by incident neutrinos, and then to characterize their energy and direction and to dis- tinguish them from radioactive backgrounds. The ionization signals are expected to be small and hence undergo avalanche amplification in the saturated vapor above the liquid phase by gas electron multi- pliers (GEMs) at high gain. Higher granularity and intrinsically suppressed ion feedback give a good spatial resolution and are the major advantages of this technology.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construct such a detector to track charged particles down to 100--200 keV in a massive liquid helium target with fractional millimeter spatial resolution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using the GEM-based TPC with a high-resolution CCD camera, for both the electronic and light readout.  相似文献   
187.
描述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氯氟烃的方法.用Niskin采水器采集海水后转移玻璃注射器中储藏.30mL海水于玻璃气提器中,用吹扫捕集法将海水中氯氟烃(CFC's)送入气相色谱柱,分离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以外校法计算其含量.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适用于分析测定水体中氯氟烃.  相似文献   
188.
TGC探测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TLAS是将要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开展的大型国际合作粒子物理实验.ATLAS实验采用TGC探测器作为其第一级触发探测器.山东大学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用于TGC的研究,研制了部分样品,并通过了测试.本文介绍了TGC探测器的研制和样品的部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89.
高向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3):6820-6824
提出一种自动、高效的视网膜血管网络分割算法。该算法基于对视网膜图像的多尺度线性检测,线性组合各个尺度下的图像响应获取血管特征图像。通过形态学top-hat变换和线性滤波器消除图像噪声和视盘对线性检测的影响,并且增强血管(包含细小血管)的对比度,提高线性检测对细小血管的敏感度,从而提取出更加精确的血管树细节。利用DRIVE和STARE数据库的视网膜图像进行算法性能评估。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获得很高的分割准确度,几乎为手工分割的结果。同时该方法简单、快速,对噪声具有鲁棒性,适合用于眼科检查的计算机辅助治疗系统。  相似文献   
190.
为了分析2000年以来重庆市植被时空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作用性质,基于MODIS-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差值法、均值法、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重庆市2000—2015年遥感影像的植被覆盖度年、季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气温、降水量、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等因子对植被覆盖度的交互影响作用,及重庆市植被适宜性生长区域。结果表明:2000—2015年重庆市植被覆盖度季节均值呈春季到夏季增加,夏季到冬季减少的趋势;低覆盖度、中低覆盖度和中等覆盖度呈春季到夏季减少,夏季到冬季增加的趋势。2000—2015年重庆市植被覆盖度总体趋于改善,植被覆盖度提升面积远远大于退化面积,植被覆盖度在空间分布上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影响因子对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FVC)影响的强度依次为:气温降水量人口密度GDP。人为因子和气候因子共同作用时,增强了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力。重庆市植被生长适宜性区域是年均降水量等级为1 383.3~1 567.6 mm、气温分区为5~10.2℃、人口分区为22.7~211.5人/km~2及年均GDP为17万~2 947.7万元/km~2的地区。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