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65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1595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手性醇衍生的γ-重氮苯乙酸酯与N(-苯乙烯基)-吗啉在铜盐催化下的反应,能够以高度的化学产率制备手性的4-氧代-2,4-二苯基-丁酸酯,产物中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的比例达到2∶1.  相似文献   
72.
利用Au-S化学键的作用,在金基底上组装L-半胱氨酸(L-Cys),通过铜离子的配位作用,构建Cu2 /L-Cys/Au自组装膜.考察该自组装膜的组装条件、电化学特征、重现性与稳定性,研究不同浓度的L-色氨酸中膜的识别能力和识别选择性.结果表明,自组装膜具有对L-色氨酸识别的选择性,在不同浓度的L-色氨酸中,膜的电化学阻抗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利用该膜对L-色氨酸(L-Try)的选择性识别引起电化学阻抗变化的特性,可构建一种新型的免标记电化学阻抗法色氨酸传感器.  相似文献   
73.
室温下利用金属铜粉和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吡唑反应,合成了新的双核铜(II)[Cu2(C8H4F3O2S)2O(C3H3N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导率进行表征.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786 63(16)nm,b=1.792 0(4)nm,c=1.705 3(3)nm;V=2.359 3(8)nm3,Z=4,Dc=1.843 g.cm-3.结果表明,每个铜原子由3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平面四方结构,2个铜原子由吡唑和氧桥联形成双核铜配合物.  相似文献   
74.
江西德兴铜矿苔藓植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江西德兴铜矿是我国最大的有色露天金属矿,属斑岩型铜矿山。通过对该铜矿山的47份苔藓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初步鉴定,报道了该矿区有苔藓植物17科、24属、27种(含变种),未发现有角苔的存在;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由于该区的自然环境受到铜矿开采的严重破坏,苔藓植物多为矮丛集型,且以干燥矿石生群落、矿石表干燥土生群落为主。本研究有利于新的铜矿指示及环境修复苔藓植物的发现及开发利用,但未发现经典的“铜藓CopperMosses”。  相似文献   
75.
湖北省大冶市铜山口铜矿区藓类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铜山口铜矿属于长江中下游最典型的露天开采的中型铜矿之一,为矽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2004年7月,在该区进行藓类植物标本的野外采集,经初步鉴定,铜山口铜矿区藓类植物有7科20属29种。丛藓科和真藓科植物为主体,土生或碎石土生种类多、石生种类较少、树生种类罕见,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生活型有矮丛集型(79.3%)、交织型(13.8%)和高丛集型(6.9%)3种。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的铜处理下,两种来源野胡萝卜(矿区:湖北铜绿山铜矿;正常土壤:湖北武汉严西湖)膜脂过氧化水平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的铜处理下,非矿区种的丙二醛(MDA)、氧自由基以及过氧化氢含量明显高于矿区种,显示非矿区种体内膜脂过氧化水平较高,受到较严重的过氧化伤害;矿区海洲香薷更能耐受铜胁迫,矿区种已经形成了抗性生态型.  相似文献   
77.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观观察的方法对三酸化学抛光液中各组分对铜合金表面抛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观观察法能够更直观有效地研究各组分对铜合金表面抛光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获得铜合金表面最佳抛光液:磷酸200~300ml/L、硫酸200~400ml/L(磷酸+硫酸500~600ml/L)、硝酸200~250ml/L(紫铜)、40~150ml/L(黄铜)、盐酸5~15ml/L.经处理的铜合金表面不仅外观光亮、微观平整,而且铜合金表面制备的转化膜中性盐雾测试时间更长、防腐性能更好.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铜合金微观形貌获得最佳抛光液组成的方法,简单方便、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78.
伊隆迈多金属矿位于西南"三江"义敦岛弧的南段东部斑岩成矿带中。以地质勘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开展物探工作获得了以下成果:60线长剖面的重力测量在2 780~4 500区间获得了明显的相对低重力异常,推断该区间深部存在隐伏中-酸性岩体;激电中梯扫面工作在测区东西两侧各获得一个北北西向展布的高极化率条带,推断这两个条带与玄武岩和黄铁矿化凝灰岩有关;利用放射性伽马总量测量对平面上石英二长斑岩脉的走向延伸情况进行了推测;利用高密度电法、激电测深及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该区深部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推测,根据高密度电法工作成果推断,石英二长斑岩在埋深30m范围内产状陡倾略偏南西,闪长玢岩前期侵入灰岩地层并形成较陡的接触面,石英二长斑岩在后期侵位于闪长玢岩与灰岩的接触面。  相似文献   
79.
综述了近几年我国铜冶炼行业的生产、分布、贸易及供需平衡情况;阐述了国内产能规模在40万t以上的大型精炼铜生产商情况及发展动态;分析了过去10年中国精铜的价格走势及主要影响因素,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铜冶炼行业发展及价格趋势进行了初步预判,指出中短期内,我国铜冶炼行业将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原料对外依存度提高、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完全成本上涨等将成为制约我国铜冶炼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铜价将继续保持震荡走低的态势.  相似文献   
80.
综述了蚀刻加工的工艺特点以及用于蚀刻型铜合金带材的特殊技术要求,分析了国内蚀刻型高密度引线框架铜带的研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蚀刻型引线框架带材的产品质量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全蚀刻产品已实现国产化,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半蚀刻产品还处于研制阶段;板形控制、残余应力消减及均匀分布等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及检验标准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