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33篇
丛书文集   75篇
教育与普及   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93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关于陶谢二人诗歌风格的差异,最有代表性的是以富艳精工为谢灵运山水诗的主导风格,以平淡自然为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特色。陶诗的平淡自然既包括其思想情感的平凡,也指其表现形式的朴素,而谢诗的富艳精工主要指语言形式的特征。本文主要从诗歌的语言层面来阐释谢灵运山水诗的富艳精工,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自然及他们这种特色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42.
在上古时代,殷人信仰鬼神的宗教观念最为浓厚。当时,处于神人之间、具有贯通天人功能的巫(女性)、觋(男性)不仅是协调整个宇宙秩序的最高圣徒,更是中国上古艺术创作的直接参与和创作,他们在倾听和领受神的意旨时所举行的一系列巫术仪式及形诸礼器、玉器等物的雕刻、绘画等,正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渊薮。  相似文献   
143.
丛杉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2):103-107
龙凤图案是中国服饰中的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图案.龙凤图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初民对于龙凤的图腾崇拜,龙凤图案形成初期,图案的形式及使用范围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图案归属全民所有;但是,随着阶级的出现以及对社会等级的日益强调,龙凤图案也逐渐成为身份和权力象征的符号,越来越多的人被排斥在使用这一图案的权力范围之外.龙凤图案由一种具有“全民“性质的图腾转化为只为少数人拥有的文化特权,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特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权力形式的演绎逻辑.  相似文献   
144.
阮胜 《咸宁学院学报》2002,22(3):101-103
北京申办奥运的成功,给竞技武术走进奥运带来希望,但同时也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阻力.分析了武术进奥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为竞技武术申请进入奥运赛场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5.
目前大多数聚类分析都是基于数学方法进行处理,但是对于关系空间中的符号属性处理却不太方便。尽管有许多其它非数学方法可以进行处理,但对于整个聚类分析来说需要单独处理。本文给出一种将符号属性转化为数值属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6.
训练的科学化首先在于教练员的科学水平。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是提高运动训练质量,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关键。高校排球教练员对球员正确的引导方式以及指导技巧是提高高校排球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优秀排球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7.
148.
在利用信息化的语言诠释艺术理念的今天,艺术是否依然能够保留其原始的内涵和质朴的特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艺术的若干特点,指出经典艺术面临的挑战。倡导艺术家积极应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用新的思维方式推动新世纪中华传统文艺的复兴。  相似文献   
149.
《左传》不仅是一部史学名,同时也是以辞见长的优秀学作品,在我国古代学发展中外占有重要的地位,《左传》的作在谋篇布局时善于巧妙地蕴伏笔于记言和叙事中,并 通过占卜、梦境和天象、童谣等方式在前中埋下伏笔,前伏后应,用以 预示社会变化、时事动态以及个人命运的发展,使得整部作品脉络清晰、结构谨严,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0.
二十一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笔者围绕该核心回顾了本校近几年来美术教育的得失,结合实践,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如何纠正学生学习目的的功利性”、“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一专多能”、“教师素质的提高应注意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