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称《公司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的法律保障,但在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过程中或在已完成公司制改革的企业中,存在着与《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制企业不相符的问题。本文仅就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2.
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使社会中介组织成为与国家行政一同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公行政的承担者,其作为国家和社会、个人之间的中介,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原应由政府部门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能,同时,它代表其组织成员的利益,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并在相当程度上制约政府权力,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这种特殊的法律地位不仅体现在其独立性上,更可以从其地位的双重性上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83.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政府职能转变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是制约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改善政务软环境、提高行政效能、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84.
在中国"行政区经济"背景下,省际毗邻地区即使资源丰富,经济也不甚发达,形成了特殊的"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云贵两省毗邻地区属于典型的"行政区边缘经济"、弱弱型边界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但存在交通、环境等制约因素,因此协同发展在此类区域有极强的必要性,边界中心城市的培育、政府观念的转变是加快此类区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在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西方公共行政范式几经转化,逐渐完成了行政过程对伦理价值的排斥与缺失到寻求和填补的转变。正是在这一转向中,长期分裂的政治与行政、事实与价值开始融合,公共行政伦理学的理论准备日趋成熟。行政伦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最终得以形成并获得一定发展。  相似文献   
86.
虽然行政权力本身意味着强制,而且行政权力与强制的确常常紧密地勾连在一起。但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受20世纪后期世界潮流的影响,行政法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行政的强制性色彩日渐减退,行政目标的实现越来越依赖契约、指导、服务等,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信息服务等非强制行政行为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行政的非强制化和回应型愈发彰显。  相似文献   
87.
陈曌雯 《镇江高专学报》2007,20(3):90-92,102
外语教学的成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学习者非智力因素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部分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调查所得的数据和初步的统计分析,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学生耐挫折力的强弱对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梳理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招标建设专业村的模式。通过招标建设专业村,培养了干部的“草根”理念,增强了群众科技兴农意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进程加快。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招标方案有反复,专业村建设不连续,扶持资金到位难,龙头企业不多,农产品流通渠道有限等。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优化招标制,二是科技服务市场化,三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四是搞活农产品流通,五是大力开发精品名牌,六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89.
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主观上并不以其为行为的对象,但客观上侵犯其合法权益,从而与具体行政行为形成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行政第三人可以分为对象错误型、事实牵连型、利益波及型和行政不作为型,赋予行政第三人在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或补偿中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是维护他们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0.
在我国,由"非典"危机所引发的对于行政问责的思考,已进入到一个制度化建设的新时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但随着行政问责制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以及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学理分析入手,多方面去构建完善的行政问责制,使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得以充分、顺畅地表达和博弈,推动公民权与行政权的良性互动,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