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69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中西方科学史中都曾经形成了以地心说占主流的天文学体系,分别以同时代中国张衡的浑天说理论和古希腊托勒密的本轮-均轮说理论为代表.这两种体系的组成理论及天文模式完全不同,反映了中西方科学模式存在的差异.西方科学技术注重形式逻辑、定量描述和理性思维模式,古代中国则发展辩证逻辑,以定性描述为主,采用感性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22.
五四时期,孤独的鲁迅以多篇小说反抗孤独,从而形成了四面环敌的角色模式:孤独的主人公以孤独的方式反抗孤独,没有一个助手和支持者,而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物,几乎都充当了对象和对头的角色功能,成为主人公悲剧的助推器。这种四面环敌的小说角色模式,既表现出鲁迅强烈的现实孤独感和反抗孤独的顽强欲望,同时也表现出一个启蒙者无奈的悲剧情怀。  相似文献   
123.
赵树理与张平都是立足底层民众的优秀作家。尽管不同的时代境遇赋予了二者不同的时代风貌,但两位作家在为人民的立场、求真求实的创作观以及艺术手法中的传统文化因素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类同之处,对二者共同点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认识两位作家小说创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张爱玲和李碧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也是文学研究者不断研究的“传奇”,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多侧重于两者共性的总结,而对其作品之间的差异却涉猎不足。有关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前者多写世俗生活中无奈地生,后者则写奇幻世界里惨烈地死;作家创作情感层面,前者趋冷,而后者趋热,等等。她们作品之间的诸多不同,其根源正在于两者在女性意识和宗教意识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5.
韶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遗址地;有禅宗祖庭南华寺,梅关古道珠玑巷;"风采楼"因北宋名臣余靖"风采动朝端"而凛有生气;重建韶阳楼,有许浑诗,增色生辉;重建九成台,箫韶长存;重建张文献公祠,九龄风度,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126.
通过《传奇》,从童年体验的影响、复杂的经验世界、独特的女性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认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特有的魅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独领风骚,为人称道。《传奇》是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7.
寻根小说作为当代文学神秘潮的先声,其神秘元素已然大面积出现,然而就“神秘”景象描写走向“天人合一”之“神圣”的艺术向度而言,却基本上出现了为“神秘”而“神秘”、偏离传统“宇宙情怀”艺术旨趣的弊病。  相似文献   
128.
乔叶的小说创作,在两个方面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一是尊重"底层",表现"底层"苦难生活中的人性光芒;二是深入人们内心世界深层,挖掘被遮蔽的隐秘真实。此外,乔叶作为一位生长意识强的作家,近来的作品表现着她对自我创作局限的努力突破。  相似文献   
129.
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张东荪以其宽广的视域、深厚的关怀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思想成就。具体包括:中西哲学比较是深切了解中国文化的特质,从而保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必要前提;从知识社会学的立场出发提出"多元交互主义"知识论思想,为中西哲学比较之可能奠定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观照中西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中西哲学的根本特点或精神;所有这一切都与作为承担中西哲学比较之主体的哲学家的生命状态的展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0.
北美新移民小说中的中国农村呈现为两类矛盾复杂的形象:农村是贫穷落后的需要被启蒙之地,或农村是风景优美的美好田园。从北美新移民作家对农村的隔膜、写作的价值取向和关注焦点来探讨他们小说中关于农村的书写普遍平面化的原因,剖析新移民小说中农村形象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当代小说中农村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