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4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中国龙的形态和观念都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特别是龙的观念由具体表象层次开始走向抽象象征层次,最终结晶定型于《易》传中。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比较看鲁迅与林语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的林语堂与鲁迅在思想上有较多的一致,他们是战友和诤友,但在翻译问题上,在幽默与讽刺等文艺观上,两人存在着较多差异。加以个人气质方面的原因,晚年的鲁迅断绝了与林语堂的直接交往。试图在厘清史实的前提下,对鲁迅与林语堂的交往过程与分歧作文化上的思考。特别指出的是:尽管他们都是特立独行的个性主义者,但两者有着质的不同。林语堂在入世和避世之间踟蹰徘徊,而最终脱离了社会的主流;鲁迅则始终直面社会、直面人生,最终成为思想与文化的伟人。  相似文献   
3.
《阿Q正传》是一部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品,但从小说的艺术技巧方面对其进行审视,会发现它存在许多缺陷,具体表现在:第一,古文舜口生僻词的大量使用;第二,主人公阿Q没有统一的性格;第三,《阿Q正传》呈现的是一个灰冷绝望的世界,里面没有一个好人,也没有一个好的动机。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在于。它是鲁迅应邀创作的幽默小说,且在创作时,鲁迅正处于较差的精神状态中。  相似文献   
4.
论《呐喊》、《彷徨》的意象设置与情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的本分析中,鲁迅小说的意象研究略显不足。试图以意象分析为研究契机,探讨鲁迅小说意象与深层情感的内在联系;并在小说意象的艺术凸现中,探索鲁迅的精神世界和独异的化思考,以形成对鲁迅小说价值的又一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5.
“摩罗诗力”和“现实战斗精神”是鲁迅文艺思想之核心,它们既是鲁迅在西方近现代文学思潮影响和新文学发展实际基础上的独特创造,也是对《文心雕龙》中“风骨”这一民族审美理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存在相通之处,证明现代文学批评与传统文论之间具有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庄子之道是“生命之道”,庄子的体道工夫其实是对生命的感悟与体验。庄子在无主观自觉意识的情况下,不期然地通向了审美之路,而庄子所梦寐的生命境界之提升得以实现,体现出独有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的香积寺之战,是安史之乱中唐军收复长安的决定性战役,也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香积寺之战是唐军在吸取清渠之败的教训,在获取回纥骑兵的援助,并选取香积寺作为收复长安的新突破点后所采取的军事行动。香积寺之战极为惨烈,经历了初战失利、李嗣业稳住阵脚、回纥奇袭叛军两军夹击、叛军大败四个阶段。唐军在香积寺之战中歼灭了关中地区的安史叛军,收复了长安,并非是安史之乱得以延续的原因,而唐军选取香积寺作为收复长安的突破口,是香积寺之战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令人惋惜的是,香积寺之战虽使长安城免遭战火,但香积寺却在战火中受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五四"之后文化界少有的致力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的学者,他精通版本之学,有着很强的版本意识和独到的版本见解。着重探讨了鲁迅在古籍版本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西汉淮南王刘安不喜欢弋猎狗马驰骋,但是好著书、好鼓琴,希望积阴德,千古留名.于是招募大量宾客名士著书立说,<淮南子>是其重要著述.其中的<兵略训>主要阐述的是军事思想,但又蕴舍了浓重的民本主义思想元素.这些思想元素,对中国后世的民本主义思想发展,乃至现代人民战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不无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因而也使自己面临严重的生态冲击。今天,可持续发展已成了人类是否还有可能继续获得更加繁荣的未来的关键。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概念分析说明了荀子提出的人定胜天和人天协调的统一性,以及它对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