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基于CFD的室内自然通风及热舒适性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空气流动及其对热舒适性的影响是住宅设计的重要因素.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应用Fluent软件,开展了自然通风热舒适性的研究.建立了天津某小区高层住宅建筑中两种户型的计算模型,对夏季典型气候下室内自然通风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探讨了风向、风速和气温对室内自然通风的速度场和热舒适指数的影响.得出了A型房间的通风效果要优于B型房间的结论.利用数值方法对住宅的自然通风进行模拟,不仅可以评价房间的自然通风效果,而且对于住宅户型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2.
严寒地区建筑热舒适适应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严寒地区建筑的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适应性模型,对哈尔滨某建筑物内的热舒适度进行了现场研究。在测量室内热舒适参数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135份人体热反应的样本。结果表明,哈尔滨某自然通风建筑人体热中性温度为25.6℃,热期望温度为25.4℃。男性受试者热中性温度为25.5℃,女性受试者热中性温度为25.7℃。严寒地区热舒适适应性模型为Tcomf=0.28×Tout+20.4,该模型与其他国家学者的研究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23.
近几年来新建人行桥的跨度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轻柔,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来评价其振动舒适度。在振动舒适度评价中,目前已普遍采用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随机振动理论在频域上求解可以直接得到结构反应的功率谱密度,而功率谱密度曲线下的面积即是响应的均方值。提出了人行桥人致振动计算的频域方法,还推导了带调谐质量阻力器(TMD)的人行桥随机振动模型,然后确定了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评价标准,其研究结果可为人行桥振动舒适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4.
济南市旅游气候的舒适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济南市气象站195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与人体舒适度有关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基本气候特征,研究济南市人体舒适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对济南市的旅游人体舒适度进行评价,探讨各气象要素对不同季节舒适度的影响以及舒适度的变化趋势,分析济南市最佳旅游时间.  相似文献   
425.
采用实验和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散热末端下直膨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热舒适性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对比研究采用新型热虹吸散热末端的直膨式空气源热泵(direct expansion air-source heat pump using thermosiphon radiator,DE-HP-T)与传统热风空调散热末端时,直膨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室内空气温度分布特征,重点分析系统启动阶段的动态热环境变化差异;在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直膨式空气源热泵耦合不同末端供暖时,室内的非均匀稳态热环境进行研究分析,并采用等效温度指标对人体局部及整体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E-HP-T系统在启动阶段室内空气温升速度较快,可达到10.8℃/h,略小于传统热风空调系统的13.8℃/h;但与传统热风空调系统相比,DE-HP-T系统可以避免人体头脚温差过大以及"冷辐射"所造成的热舒适问题,有效提高人体小腿及脚部的热舒适性,具有更加舒适的整体热感觉。  相似文献   
426.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了矿井人体热舒适性等级评价模型.从矿井热环境和人体自身因素出发,考虑了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10项因素,根据实测数据和调查结果建立各影响因素的未确知测度函数.该模型针对矿井人体热舒适评价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利用熵权理论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最后得出人体矿井热舒适性的评价结果.将该方法用于某高温铜矿6个不同中段的热舒适性评价,并与实际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可见该方法科学合理,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不同深度的矿井热舒适性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降温标准.  相似文献   
427.
江浙地区非空调环境热舒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0和2001年的夏季,对江浙地区1814名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在非空调环境下人体热感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热环境基本处于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标准舒适区之外.实测得到的热感觉低于预测值PMV(Vpm),只有Vpm的0.64倍,而80%的人群可接受的热环境有效温度上限为30 ℃,远高于ASHRAE推荐的舒适温度上限值26 ℃.表明该地区的人群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对热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从而证实对环境的适应会改变人们的心理期望和热感觉,现有的热舒适标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修正.  相似文献   
428.
沙发座面高度对人体坐姿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座椅力学舒适度原理,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沙发座面高度与人体坐姿舒适性的关系,提出了沙发座面优化设计的建议。研究表明:坐姿舒适性与沙发座面压力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座面平均压力梯度能够较好地反映人体腿部舒适性,沙发座面高度应高于硬面座椅的座面高度。  相似文献   
429.
研究了在环境温度高于人体体表温度(称逆温差)条件下,服装用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提出使用当量热阻、热阻、湿阻及透气率作为在此条件下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物理指标,指出了在此条件下其特殊含义.并且用织物微气候仪测试了此条件下7种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指标,与对比穿着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规律.  相似文献   
430.
考虑舒适度的人体运动仿真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了人体自身的运动反馈控制机理的基础上,引入舒适度作为虚拟人体运动控制的性能指标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舒适度优化的虚拟人体运动控制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反向运动学、反向动力学以及人体工效学等因素,避免了单纯从动力学方面求解所带来的虚拟人体动画所隐含的力量冲突,提高了仿真结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利用该算法对人体上肢的运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