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581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采用LI-8100全自动土壤CO2通量测定系统于2010年7月和10月及2011年1月和4月分别对九龙江口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月和4月的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表现为单峰型,日最高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00:00;而7月和1月的昼夜变化则显示出不同的趋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08:00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2:00和04:00,样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均值出现在06:00——10:00.指数回归分析显示,秋茄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5 cm层土壤的温度变化可以解释秋茄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74.4%.  相似文献   
62.
以莫莫格芦苇沼泽、芦苇-羊草草甸和羊草草甸3种类型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总有机碳(TOC)、溶解有机碳(DOC)和络合态铁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类型湿地土壤TOC含量芦苇沼泽最高,羊草草旬次之,芦苇-羊草草甸最低;土壤络合态铁含量变化规律与TOC变化相同;土壤DOC含量则表现为羊草草甸最高,芦苇-羊草草甸次之,芦苇沼泽最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湿地土壤TOC、DOC以及络合态铁含量都表现为自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从垂直动态变化看,土壤络合态铁与土壤TOC、DOC含量均有正相关关系;从季节变化看,络合态铁与TOC的季节变化呈负相关关系;芦苇沼泽和羊草草甸的土壤DOC含量与络合态铁含量季节变化趋势完全相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芦苇-羊草草甸的DOC含量与络合态铁含量的季节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趋势显著,威胁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笔者在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影响机制解析的基础上,围绕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外界胁迫作用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借助遥感与GIS技术,对1989年、2000年和2007年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个时期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514、0.423和0.373,2007年生态安全水平进入较差等级。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影响对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需控制人类活动强度以维护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64.
以湿地消失数量较多的北京为例,引用Robert的城镇周边湿地恢复潜力分析模型,结合地势、土壤类型、水量等因素,分析北京的湿地恢复潜力.模型输出图显示,北京最适宜重建湿地的区域分布在河流附近,环绕北京城区,这种分布趋势与北京发展计划相符,对北京湿地建设非常有利.通过分析湿地潜力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的分布,可以推断湿地恢复潜力的限制因子.在北京恢复生态环境、建造宜居城市的时期,本文对湿地潜力区的估算可为北京市湿地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采用复合滤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城市高污染水,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的降解和硝化主要在滤池中完成,氮、磷则通过人工湿地进一步去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对磷的去除效果有少许影响,碳源不足限制了脱氮效果,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稳定,出水中COD、TP、NH4+-N、T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39、0.38、1.44、16.38 mg/L,出水水质可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66.
提出柊叶做为湿地植物应用于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无植物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柊叶的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对CODcr,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06%、64.62%和84.03%,相比无植物的1号床分别高6.77%、6.66%和5.36%,为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以重庆市北碚区各乡镇的湿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依据该研究区的社会经济土地数据和湿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及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模型,对研究区域1999-2007年间各乡镇的湿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和驱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8年间北碚区的湿地总体面积在不断的减少,其中以人工湿地减少的最多,特别是灌溉水田和望天田减少的面积占了研究区湿地减少总面积的99%;另外,研究还表明,湿地面积的减少与气温升高和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8.
房立新 《科技信息》2012,(29):427-428
通过对小新河污染现状的监测和调查分析,同时基于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要求,借鉴国内外治理污染河流成功经验,根据小新河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人工湿地治理小新河污染的方案:采取“挡水堰+生态净化塘+表面流人工湿地”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两级生态净化塘和两级表面流人工湿地串联运行。小新河人工湿地建成后有利于区域环境良性发展,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稳定生态系统,形成河道走廊景观.大大提高当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并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9.
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良好生境为多种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条件,动植物资源丰富。西湖湿地保护面临面积不断减少、环境污染、生物资源利用不合理、经费不足、科研薄弱及城镇化、旅游开发对生境影响等问题。提出恢复植被、退田还湖、防治污染、完善法规、增加投入、加强科研与宣传、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湿地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0.
水葱对矿山排水中重金属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湿地挺水植物水葱(Scirpus validus)对矿山排水中重金属(Cu、Zn、Ni、Mn、Cd)的去除效果,发现水葱对Ni、Mn、Cd的去除效果非常好,浓度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对Cu、Zn的浓度去除率稍微偏低.水葱吸收到体内的重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地下根部;水葱对各种金属元素的去除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水葱蒸腾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水葱对重金属的去除.通过水葱处理后的重金属废水达到GB 8978—1996国家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