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研究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接受美学视域看David Copperfield的三个中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接受美学为理论视域,从期待视野出发,分析比较了David Coppeffield三个中译本之间的差异性:由于三位译者自身期待视野的不同,同时为了适应相应时代目标读者不同的期待视野,他们给出了不同的译本,以期努力提高译文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2.
戴轩宇  李升峰 《河南科学》2008,26(4):472-474
建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保护区取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键.以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从保护区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自然保护区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提出建立大丰麋鹿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3.
饲料对中国林蛙蝌蚪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别用单纯植物性饲料、单纯动物性饲料和两者混合制成的饲料饲养中国林蛙蝌蚪,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对不同饲料饲养的蝌蚪的体长、体质量等项指标进行测定.发现饲料对中国林蛙蝌蚪的体长、体质量和发育速度都有影响,这对于人工养殖中国林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Cu2+和Cr6+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出膜后一周的蝌蚪为实验对象,研究了Cu2 和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2℃~24℃条件下,Cu2 对中国林蛙蝌蚪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31,0.105,0.038 mg/ L;Cu2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为0.02 mg/ L.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6,4.48,4.57 mg/ L;Cr6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为1.55 mg/ L.同时讨论了中国林蛙与其他两栖类蝌蚪相比对Cu2 和Cr6 耐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5.
辽宁产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恒温条件下,观察了辽宁产中国林蛙的正常胚胎发育。根据基外形变化和胚胎主要特征的出现以及胚胎的行为,将其胚胎发育划分为25个期。从卵子受精开始至蝌蚪的鳃盖闭合,出水孔形成止。18℃时共历时151.56h。  相似文献   
26.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分析了哈士蟆三个不同年龄的肝脏、肌肉、心脏、肾脏和卵巢五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同龄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器官之间酯酶酶谱有差异;同一组织器官在不同年龄中酯酶酶谱亦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有美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差异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7.
中国林蛙胚胎期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产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国林蛙南移至华南地区后胚胎发育期的性腺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首次探讨了中国林蛙的性别分化模式.结果证明变迁后的环境对中国林蛙胚胎期的生殖腺发育没有造成不良结果.此结果不但丰富了发育生物学的内容,也为林蛙的南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8.
对不同环境下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越冬群组的肥满度、肝系数、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越冬前后,不同环境群组及不同性别群组之间肥满度、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除自然河流越冬雌性组在越冬前后肝系数无显著变化外,其他各群组的肝系数在越冬后均明显降低(P0.05).初步推断,肝脏营养物质的消耗对维持中国林蛙冬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对长白山中国林蛙的肥满度及体尺指标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中国林蛙肥满度的变化范围为6.68~11.83,不同大小、性别的个体肥满度有一定差别,其总体变化规律为幼蛙>雄性成蛙>雌性成蛙.体质量与体长比随体长的增长而增大,最小(体长1.8 cm)0.28 g/cm,最大(体长8.0 cm)5.06 g/cm;雌蛙的体质量水平总体上小于雄蛙,但仅在较小成蛙样本间表现为差异显著.体质量与体长的增长呈幂函数相关,幼蛙、雌性成蛙和雄性成蛙分别具有不同b值(幂指数),其中幼蛙和雄性b<3,雌性成蛙b>3.  相似文献   
30.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四亚种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刚  陈服官 《贵州科学》1991,9(4):322-327
采用Q模式聚类方法对中国林蛙四亚种进行了聚类分析。文中试提出一种权值公式对数量特征进行加权处理,结果表明康定亚种和兰州亚种最相似,指名亚种次之,长白山亚种与前三者差异最大。由聚类分析得出的表相图与分支系统学总结出的系统发育分支图吻合,即表征关系反映了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