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793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芳烃在铜锰复氧化物上深度氧化的活性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甲苯侧链上甲基取代以及苯环上取代的六种衍生物的深度氧化活性,单侧链活性顺序异丙苯>乙苯>甲苯;双侧链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  相似文献   
33.
测定了硝基芳烃对发光菌的毒性,并研究了它与硝基芳烃对其它水生生物毒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用发光细菌法能较好地预测鱼、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多组分烃类混合物的密度、汽液相平衡常数等热力学物性及粘度、导热系数等热物性的计算方法,以平行端面机械密封为模型,给出了多组分烃类混合物密封性能参数计算程序的编制方法和使用方法,对不同组成的多组分烃类混合物,给出了膜压系数和端面温度间的关系曲线。理论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吻合很好,证明文中所给方法及程序的可靠性,该计算方法可供机械密封设计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35.
本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分散于海水中的烷烃的自然风化。用厦门港湾日高盐度海水(S=29‰)加入20~#柴油搅拌2h使油分散于海水中,静置过夜,取中层部份作为含油海水。另取盐度为10‰的河口水和高盐海水(均用脱脂棉过滤)按不同比例混为含油海水。另取盐度为10‰的河口水和高盐海水(均用脱脂棉过滤)按不同比例混合,加入等量的含油海水,配成一系列初始油含量相同(约0.2mg/l)而不同盐度的溶液,恒温25℃,取初始和8天后的水样萃取分析。实验均分两组平行进行,其中一组加入HgCl_2(Hg~(2+)含量为1ppm)以杀死微生物。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城市居住区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采集和测量方法.分别在受污染居住区和未受污染居住区用活性炭吸收法采集空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讨论了活性炭的吸收效率,苯系物的分离、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得某城市居住区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日均值分别为0.032,0.048,0.040mg/m3.  相似文献   
37.
该文在矩形激波管内采用布鲁塞顿法测定了丁烷、石脑油、戊烯、乙烯、JC5等碳氢燃料与挖混合物形成爆轰时所需的临界起爆能,并根据所测定的监蚧起爆能的大小,分析比较了这几种碳氢燃料的相对爆聂敏感度及相应的安全性能,最后讨论了分子量,分子中键的饱和度和分子结构等因素对碳氢燃料监蚧起爆能及相应的安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苯系芳烃共振能的计算公式: RE(ev)=0.215(0.89N_0+0.75N_1+0.36N_2)式中N_0、N_1、N_2分别相应于分子中支化度为3及不同环境中支化度为2的碳原子数目。  相似文献   
39.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中浅层油气成藏体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滨北地区中浅层纵向上可以划分出2套成藏组合,即浅部成藏组合和中部成藏组合;每套成藏组合都可以划分出3个成藏体系,利用油气成藏门限理论对2套成藏组合的各成藏体系的油气成藏门限进行了计算,结合生油量的计算结果,对各成藏体系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结论:滨北地区浅、中两套成藏组合的各成藏体系,天然气都没有进入成藏门限,石油只在成藏体系Ⅱ和Ⅲ进入了成藏门限,并有一定的可供聚集油量,其中,浅部组合成藏体系Ⅱ和Ⅲ的可供聚集油量分别为12.66×108t和6.17×108t;中部组合成藏体系Ⅱ和Ⅲ的可供聚集油量分别为5.09×108t和2.72×108t.  相似文献   
40.
Although petroleum exploration is being conducted in the Hong Kong region, high-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have never been found in this area.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is only Mesozoic-Cenozoic sedimentary rock exposed in Hong Kong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is very rich in organic matters, which has an averag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of 1.9% and chloroform bitumen ““A““ range from 0.14% to 0.24%. The total hydrocarbon content varies from 880 to 1800 pp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ratio is specific from 5 to 9. The index of pyrolytic hydrogen is up to about 600 mgHC/gTOC.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The lamalginite is the major maceral of the source rock of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lso suggest that the organic materials of the source rock are of type I and type Ⅱ1, with abundant gammacerane, γ, β-caro-tane and C24 tetracyclic terpane, which indicate that it was formed in the salt water and brackish wate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the source rock has evolved into a mature phase.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found within calcite veins in cracks of the source rock, indicating that hydrocarbon has been generated and a secondary migration has happened. The source rock in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is about 200-300 m thick, thus having considerable hydrocarbon potential. The discovery of the high 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in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will certainly provide insight on hydrocarbon resource explo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