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8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81.
绿洲农田表层掺砂、覆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认识绿洲农田表层掺砂和覆砂后层状土的入渗规律及农业生产实践提供依据,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绿洲农田表层掺砂、覆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试验以不同掺砂量和覆砂厚度为影响因子,设置0%(对照)、25%、50%、75%、100%(纯砂)5个掺砂量处理,折合为覆砂厚度分别是0、1.7、3.6、5.7、8cm。结果表明:表层掺砂(除100%)能显著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并随着掺砂量(除100%)的增加而增加,且提高了掺砂层下部含水量;覆砂抑制了土壤入渗能力,且随着覆砂厚度增加抑制减弱;经Philip和Kostiakov入渗模型参数拟合和I200验证得出:Philip和Kostiakov入渗模型均有较高的实用性,其中Kostiakov入渗模型更佳。  相似文献   
82.
唐朝是古代新疆绿洲农业开发的一个重要时期。论述唐代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开发活动,探讨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认为以屯田为主的唐代新疆绿洲农业开发,与绿洲的生态环境基本保持了一致性,其资源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都具有利于生态发展的合理性。虽然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存在一些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因素,但尚未达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83.
沙漠地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地下水的开采应以不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为前提。文章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桑株河流域为例,在数值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作物、植被正常生长与地下水水位埋深的关系,通过定义极限水位附加降深,探讨了绿洲灌区对地下水开采的约束作用。结果表明,若水源地运行仅以地下水可开采量为约束条件,运行20a后将引起乔达灌区与木吉灌区的水位附加降深值分别达7.5、5.6m,远大于极限水位附加降深值3.0m,从而致使作物减产、植被枯死。因此,应以现有绿洲灌区的正常生长为约束条件,制定相应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84.
新亚欧大陆桥沟通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但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在全国总格局中的作用还不能与沿海轴线和长江轴线相比为使其起到国家主轴框架的作用,必须加强沿桥绿洲经济带建设通过分析沿桥干旱区资源态势及经济基础、交通等基础设施及国际环境,探讨了绿洲发展的可能性,并提出研究出疆运油管道和进出疆第二铁路通道问题及解决干旱区水资源不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5.
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大尺度的区域研究中,利用遥感数据与方法分析植被的覆盖变化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连续近20年(1982-2000年)从 NOAA/AVHRR数据中提取的植被覆盖度指数,按不同植被覆盖度的指标,采用分区分类法对中国西部干旱区进行了分类,得到植被分类结果图,提取了各类植被在每个年度的面积数据,显示了各类植被面积变化的过程,并初步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近20年来,干旱区各区域相同植被类型的变化状况不完全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北疆地区无植被覆盖类型面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南北疆在绿洲面积增加的同时,中、高覆盖度植被减少,即在绿洲与沙漠之间的过渡带植被面积减少,柴达木盆地荒漠面积增加,森林、草甸类植被面积减少,表现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综合各区各类植被的变化来看,在平原区荒漠无植被区是稳定的(与其总面积相比),绿洲也是西部干旱区较稳定的植被类型,而且是不断扩大的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已是西部干旱区、平原地区植被类型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二者之间的过渡带类型的植被,尤其是中、高覆盖度植被的面积在减少。  相似文献   
86.
干旱区绿洲水分生产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干旱区绿洲——民勤绿洲1985—2007年的统计资料和相关试验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影响绿洲农作物水分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排序研究,指出灌水量是提高作物水分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依据水分生产函数概念,建立了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边际效益理论得出经济合理的灌溉定额为5 690.55 m3/hm2(379.37 m3/亩),对应的作物水分生产力为1.26 kg/m3。  相似文献   
87.
土壤属性中酸碱性最为影响到土壤产力、养分利用率、植物的分布等.通过检验鄯善县绿洲土壤酸碱性与主要农作物产量做初步对比研究.土壤实验数据分析显示:1)土壤呈碱性,不同剖面0~10cm<10~30cm<30~50cm的碱度依次增大.2)需要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同时,要用酸性肥料并分次、多施、深施方法.土壤性质、作物的营养特性与合理施肥相结合.  相似文献   
88.
文章讨论了绿洲的单因素分类、综合比较分类、综合级别判定问题。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在定性分类的基础上,为处理好定义中的模糊性,将绿洲单因素分类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和绿洲的综合比较分类同模糊聚类分析、绿洲的综合级别判定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建立初步的数学模型,试图从定量的角度上为绿洲分类比较,提供一些数学方法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89.
新疆内流型绿洲的最大特点是绿洲分布在山前至沙漠的倾斜平原上,形成沙漠与绿洲不同部位的高度差。冬季处于地势低洼的沙漠沉积冷空气最多,绿洲则随着高度上升而冷空气逐渐减少,导致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影响作物布局及有关农业技术。石河子地区夏季沙漠的增温效应直接影响绿洲不同部位的气温,形成距离沙漠越远,温度越低,呈负相关关系(r=-0.8813*);冬季沙漠与绿洲由于沉积冷空气多少的差异,也形成距离与温度的弱正相关关系(r=0.8489);在春、秋季沙漠与绿洲间的温度则无相关关系(r=-0.4218及0.5524)。以上共同构成石河子绿洲农业的热量特征。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