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8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当代西方史学的重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与政治信仰由于各种原因而受到攻击与冷落。进入20世纪,随着传统史学弊病的日益暴露以及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对马克思正确判断的验证,特别是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纷纷建立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西方最大的史学流派之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当代西方史学的影响表现在:一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遗产对西方史学界普遍产生了影响,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他们思维方法的一部分;二是西方每一国家的史学界都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队伍。  相似文献   
162.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而从中国女性地位的历史演变来看,中国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大致经历了一个"无意识——沉睡——觉醒"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从阶级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异化概念等几个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妇女受压迫找到了其必然性的根据。因此,中国女性要想获得"真崛起",就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经济独立;终身学习,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63.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英语教学工作,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4.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具有明确的涵义,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5.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一些大学生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迷茫的问题,这就需要找到有说服力的现实依据才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66.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理论上讲,权威可以从政治性和社会性两方面去理解,具有双重性。权威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其政治性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失,社会性会逐渐凸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当前的政治实践领域,必须首先强化政治权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权威的成长和成熟创造条件。同时,必须积极培育和引导社会自治能力的成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167.
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代西方思潮的冲击、时代背景的变化、大学生自身因素以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缺乏实效性等因素是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从提高社会的重视度、加强高校的教育以及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切实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8.
在市场经济和网络条件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保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应有的生命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效性,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在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基础上,开辟马克思理论教学的新途径,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9.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论由群众掌握再用来指导实践的过程,而要想使这一过程能更好的进行,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0.
陈独秀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思想上都经历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成为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他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都力图把马克思主义概要地介绍给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提供新的思想武器,但由于他们各自的社会经历、思想个性和理论素养不同,因而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阐析和介绍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和制约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和发展,对他们日后在政治上的不同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