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68篇 |
免费 | 132篇 |
国内免费 | 36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17篇 |
丛书文集 | 215篇 |
教育与普及 | 5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1篇 |
现状及发展 | 48篇 |
综合类 | 5605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256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290篇 |
2011年 | 363篇 |
2010年 | 260篇 |
2009年 | 278篇 |
2008年 | 310篇 |
2007年 | 399篇 |
2006年 | 399篇 |
2005年 | 341篇 |
2004年 | 298篇 |
2003年 | 268篇 |
2002年 | 230篇 |
2001年 | 206篇 |
2000年 | 163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136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19篇 |
1995年 | 125篇 |
1994年 | 117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Mathias Frisch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art B: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Modern Physics》2011,42(3):176-183
Appealing to Albert Einstein's distinction between principle and constructive theories, Harvey Brown has argued for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as a dynamic and constructive theory. Brown's view has been challenged by Michel Janssen and in this paper I investigate their dispute. I argue that their disagreement appears larger than it actually is due to the two frameworks used by Brown and Janssen to express their respective views: Brown's appeal to Einstein's principle–constructive distinction and Janssen's framing of the disagreement as one over the question whether relativity provides a kinematic or a dynamic constraint. I appeal to a distinction between types of theories drawn by H. A. Lorentz two decades before Einstein's distinction to argue that Einstein's distinction represents a false dichotomy. I argue further that the dis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kinematics–dynamics distinction is a disagreement about labels but not about substance. There remains a genuine disagreement over the explanatory role of spacetime geometry and here I agree with Brown arguing that Janssen sees a pressing need for an explanation of Lorentz invariance where no further explanation is needed. 相似文献
42.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术语学在知识产生、知识获取、知识代表和知识传递过程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欧洲的术语学家从人们对信息流的研究和对知识秩序的重视上得到启发,设计了普通术语学的概念动力学模型,揭示出术语学和知识技术相互依赖、彼此依存的内在联系,并由此得出术语学和知识技术一体化的模型。文章着重对这一理论发展过程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国术语学理论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3.
强夯碎石桩的发展及成桩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强夯置换法是80年代才开始应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我国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工程,介绍强夯置换法的发展概况,用波动理论生阐述强夯置换法在成桩中桩土界面的变化,说明了夯击能量从第一击接近球状传播到柱状桩体后的接近一维传播变化过程;探讨了夯锤势能转换成使桩体向下延伸的动能、桩体压密的势能、通过桩体侧面和底面的向桩个传播的动能比例、分析结果表明:强夯法将粗颗粒料夯击到土形成柱状体;复合地基不仅奂中度大幅度提 相似文献
44.
45.
为提高抗干扰能力和改善动态性能, 设计了双闭环调速系统。 采用由电流滞环和转速外环构成的感应电动机双闭环控制, 以进一步提高动态特性。 当 1. 5 s 时, 负载由 15 N·m 变为 30 N·m, 转速仍维持恒定的1 400 r/ min, 同时加强磁链控制, 构建了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的多重闭环控制的调速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动态性能更好, 磁链轨迹更接近于圆。 相似文献
46.
基于不同参考框架的GPS卫星天线校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估计了基于不同参考框架的GPS卫星天线PCO(相位中心偏差)和PCV(相位中心变化)参数.计算过程中,通过固定测站天线的PCO和PCV,并将测站坐标强约束至不同的参考框架之下,降低了GPS卫星天线参数和接收机天线参数以及参考框架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基于不同参考框架的同类型卫星天线PCV差异的平均值为0.726mm;与IGS发布值差异的平均值为0.844mm;基于新公布的IGS14参考框架的GPS卫星天线PCO估计结果与IGS(国际GNSS服务)发布值差异的平均值为-14.4mm,基于IGb08参考框架的卫星天线PCO估计结果与IGS发布值差异的平均值为-16.8 mm.以上结果表明,本措施提高了GPS卫星相位中心PCO/PCV的一致性,从而也能提高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技术用于框架传递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47.
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受社会经济制度、社会发展水平、企业科技吸收能力等条件的制约,由于我国企业发展层次不同,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也有所差异,大中型企业走内部化道路.小型企业通过技术市场获取科技成果,总的趋势是促进科技成果企业内部化。 相似文献
48.
二阶Emden-Fowler中立型时滞微分方程振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借助广义Riccati变换和不等式技巧,研究了二阶Emden-Fowler中立型时滞微分方程的振动性,给出了该类微分方程解区间振动的几个新准则. 相似文献
49.
从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两个实际问题出发,抽象出定积分的概念这一教学过程。剖析了蕴涵其中的分解、化归、归纳、符号、代换等数学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0.
儒学的复兴是当前中国人必须思索的一个课题。文章探讨了儒学参与“全球对话”的可能性,如何实现儒学在21世纪创造性的转化,从而使儒学成为全球化语境中一种声音的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