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9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老子的思想可,包含了四方面的精华,对现今人类仍具广泛的现实意义:一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艺术;二是“绝学无忧”,对科技与文化异化状态的超越;三是自然而然的生态伦理;四是不为物役,重身轻名的人生哲思。  相似文献   
22.
评述了当代诗人森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写作。森子的诗歌在经历了 从抒情的主体性向修辞性的转变之后,又从反讽式的修辞转向叙事,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叙述 ,使它所指述的现实发生转义。  相似文献   
23.
通过考证认定《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及其家族世居京口(今镇江)的历史史实;探析刘勰少年时期学业、思想的形成;探考他从政的事迹及其著作《刘子》。  相似文献   
24.
总的来看,《易经》强调“阳”主“阴”从,但并不因此否定“阴”的一方在事物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阴”所具有的“柔”的品格为《易经》所称道。老子继承、发挥了《易经》的重柔思想,提出了其“持柔”、“守雌”、“守静”思想,并由此提出了“无为”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25.
《老子》中“有生于无”的命题,郭店竹简本作“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部分学者据此认为,老子只有有无平等的观念而不主张无先于有。对老子思想的整体把握,以及从哲学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角度来论证,无先于有的观念并不能轻易地从老子那里剔除。“无”与“道”在形上层面同一,因而较“有”优先,有无的对等关系只在形下的经验世界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6.
老舍主编及参与编辑的刊物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在一生的文学生涯事,除去创作了许多驰名中外的作品外,还曾经主编或参与编辑过许多刊物。这也是老舍从事文学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它记载着老舍所走过的足迹,也渗透着老舍所付出的心血,因而同样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为此,对老舍主编及参与编辑刊物的情况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
通过分析老舍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总结出老舍对那个时代中国妇女真实处境的概括是:“女人永远是男人的附属品”。昭示人们,要改变妇女的悲剧命运,有赖于女性的真正觉醒,有赖于新型文化建设,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充分发展和人们精神境界的普遍提高。认为,在绝大多数作家为中国妇女在20世纪初接受西方新思潮熏陶而欢呼雀跃之际,老舍以自己如椽巨笔写下了自己对中国女性的冷静思考,尤其对西方自由、民主能否短时期内在中国扎根结果表示出深深的怀疑,同时对西方文明裹挟下的思想糟粕有着先验的忧虑,这是老舍关于新潮女性艺术形象塑造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8.
“君子不器”即君子不像器物,只有一种用途,而要学道得道,因道乃诸器之本。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体无不备、用无不周的得道君子,即能够以不变的道应对万变的器的通才,而当今大学的育人目标与课程设置大都是为培养成器的专才而设立的,因此,应该调整大学的育人目标,变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培养通用型人才。通过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把传统与文艺鉴赏、现代科技知识结合起来,增设新课程,把学生培养成为能终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29.
本文选择了《说文解字》中与饮食有关的一部分字,把它们分为粮食、蔬菜、肉食、酒水4大类。根据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分析了当时社会的饮食文化背景,揭示了社会发展与文字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简本《老子》甲、乙、丙,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简本中大量使用假借字、异体字,真实反映了当时楚地的用字情况,为研究汉字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试对简本《老子》甲、乙、丙中所用假借字进行分类、考察,以期能对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一点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