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9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公权诚信是构建社会诚信的前提。关键是借鉴老子的公权真善美精神之要义,融合当代法治制度精神之要素,着重于"动机管控——确立‘尊道贵德’的公权精神","道德追求——培养‘上善若水’的公权情怀","价值取向——强化‘道体民本’的公权理念"等方面,用老子的政治哲学智慧清泉浇灌当代官员躁渴的心田,让公权成为真正追求真善美、创造真善美、坚守真善美、维护真善美的公权。  相似文献   
172.
老舍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又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创作了大量的演讲辞。其演讲辞服从和服务于演讲这种口头表达形式的需要,在选词用句、开篇艺术、对现场因素的把握等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是老舍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3.
傅玄在《傅子》中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夯实国民经济基础;关注民生问题,与民更多实惠;培养经济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改革经济政策,保障经济增长和抑制过度消费,提倡崇俭节流等思想。  相似文献   
174.
吴敏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1):151-154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在于为艺术创作提供特有的认识角度和审美视野。老子哲学中的“大音希声”、“正反相成”“虚实相生”、“反朴归真”等思想为中国的艺术创作开拓了特有的时空观念、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经过历代艺术家们的阐发,铸成了中国古代艺术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5.
老舍在一生的文学生涯中 ,除去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以及曲艺作品外 ,还曾经先后加入过许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团体和组织 ,也相继担任过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职务。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记载着老舍在各个历史时期所留下的人生足迹 ,也构成了老舍一生中社会活动的缩影。因此 ,将老舍与这些团体和组织的关系及其所担任的职务情况理顺清楚 ,就构成了老舍研究领域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对老舍在抗战前结社及任职情况的考证 ,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6.
“宇宙大爆炸假说”与《老子》中“道”的本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字宙大爆炸假说”与《老子》中的“道”论相似,“道”的本义似应是“宇宙体积为零”状态;《老子》论“道”的思维方法与现代宇宙论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7.
老舍是中国20世纪的伟大作家之一,但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涉及老舍建国后创作及思想转变的文章却相对较少。从话语范型转变的角度出发,结合老舍的创作和当时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他在建国之后与革命话语范型的关系可以较为清晰地划分为认同、反抗与疏离三个阶段。其中,从1950至1957年,是老舍对革命话语范型的自觉认同阶段;从1958年至1962年,是老舍对革命话语范型的不自觉反抗阶段,也即老舍的创作与思想对革命话语范型开始质疑,进入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审父"阶段;从1963至1966年,是老舍对革命话语范型的疏离阶段,并开始对古典话语范型趋同,表现出一种文化上的"恋母"倾向。  相似文献   
178.
潘甜 《科技信息》2011,(29):165-166,195
《荀子》是中国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本文通过对《荀子》现有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由于译者不同的价值追求以及处于对译文读者的不同考虑,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翻译方法。并且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翻译的现象。笔者将要对这些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9.
挖掘了《孙子兵法》中兵家思想在竞争情报研究中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结合当下竞争情报活动的情况,从《孙子兵法》的"十三篇"中提取一些竞争情报方法,以探讨如何应用兵家思想来进行竞争情报研究。  相似文献   
180.
司马迁和梁启超是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前者创造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光辉起点;后者处于中国传记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转折点上。二人都曾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管仲作传,为我们研究二人的传记思想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