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龚玉武  施芸城  杨霞 《江西科学》2007,25(1):21-23,107
利用移动式单探针对不同电源偏压、不同气压以及不同位置的空心阴极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分析了电压和气压对空心阴极等离子体的影响,并对测量数据中表征等离子体空间电位Vsp的拐点不明显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制一种器械,有效地解决带锁髓内针远端锁孔穿入对位不准确的问题.方法:将应用带锁髓内针远端交锁第一次未成功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应用自制空心套芯方法交锁对远端进行固定,另一组为用其它方法手术组,并对二者进行对照.结果:应用空心套芯方法组明显好于其它方法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和对位不准确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使用自制的空心套芯可有效地纠正髓内针在骨髓腔内轻度变形所致锁孔与骨孔偏差,通过导针、套芯可准确穿入锁孔,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介绍中空纤维膜渗透器的制作及空中纤维膜的粘接与涂层。  相似文献   
44.
冬季施工过程中,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采用蒸汽养护(简称"蒸养")时,梁体混凝土的初期养护管理、升降温梯度、板梁上下散热速度差以及大梁内是否配置防裂钢筋等都将对大梁的浇筑质量产生影响。本文以洛阳市王城大道跨陇海铁路立交桥为例,对梁体"蒸养"裂纹的产生原因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5.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软模板,制备了ZnSe空心球。研究了原料、温度、pH值对其形成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发现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空心球产量非常大,比较纯净,外壳由很多小颗粒组成,表面比较粗糙。最后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
伊宁凹陷煤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J1-2sh)八道湾组(21-23煤、27-29煤)、西山窑组(6-7煤、10煤),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结构简单。研究结果表明:伊宁凹陷4套主要煤层显微组分以惰性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极少,自下而上惰性组含量逐渐增高,镜质组含量逐渐减少;煤质属低-中灰、低硫、中高-高挥发分、高-特高发热量不粘煤;煤的挥发分与灰分呈弱负相关关系,与全硫含量、发热量分别弱正相关。究其原因,传统的煤变质指标挥发分对于低变质长烟煤、不粘煤适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47.
本文就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纤维膜的分离机理,应用技术特征,膜素材及国内外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中空纤维膜是气膜分离中较为理想的膜素材,进一步解决纤维膜自身存在的透气系数与选择性系数之间的矛盾,研究新型纤维膜和纤维膜的改性,是当前继续开发气膜分离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8.
依托青岛地铁1号线四线大断面隧道工程,使用8台TC-4850测振仪对隧道下穿的一栋7层砖混结构建筑物进行了长期监测。通过分析数据,结合Hilbert-Huang变换(HHT)方法研究了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振速随楼层升高先减小后略微增大,在顶层表现出放大效应。垂直向峰值振速无法反映建筑物高层的受震情况。距掌子面3~10 m范围内空洞效应最显著,已开挖区的地表振速大于未开挖区。振速最大值出现在距掌子面3~10 m范围内,表现出极振效应。垂直向爆破振动信号的Hilbert谱呈现明显的多峰值结构,频率分布在20~250 Hz,已开挖区的频带范围比未开挖区有所降低。研究成果对隧道爆破振动控制及建筑物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2 sensor operating at low temperature, which was fabricated by ZnO nanoparticles-loaded In2O3 hollow microspheres composites. SEM, XRD, XPS and HRTEM were executed to determine the morphology and microstructure of ZnO–In2O3. The sensing performance of pure In2O3 and ZnO–In2O3 composite sensors was tested. The NO2 sensing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were greatly improved in contrast with the pure In2O3 sensor at the optimized operating temperature (75 °C). ZnO–In2O3 composite sensor exhibited an obviously higher response (805.2 for 100 ppb NO2) than that of the pure In2O3 sensor (14 for 100 ppb NO2). In particular, the response/recovery rate of ZnO–In2O3 composite sensor was greatly improved in contrast with the pure In2O3 sensor. The n-n heterojunctions created at ZnO–In2O3 interfaces improved the sens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