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资源的消长变化直接制约相关生态系统的发育过程和演变趋势.绿洲是河西走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土资源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绿洲的发展方向.构建了一套适合于河西走廊绿洲水土资源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供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32.
甘肃河西荒漠蜥蜴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气候,植被类型的复杂性和地形海拔高度是决定甘肃河西荒漠蜥蜴多样性的主导因子。海拔低,气温高,降水少,植物生长期长和植被类型复杂的地区蜥蜴种类多。  相似文献   
33.
通过天然地震层析成象技术,反演了河西走廊中部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基于横断北祁连、民乐盆地、龙首山及阿拉善地块南缘的速度结构剖面分析发现,在上地壳内,阿拉善地块以低速体"铲状"形式插入河西走廊之下.围绕这一深部地质结构现象、成因及相关依据进行了简单的辨析、论证.初步认为,龙首山既是逆冲断裂构造带或巨型推覆体,也是柴达木-祁连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碰撞造山"的结果,至少在河西走廊中部是青藏板块与华北板块的分界带.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云南迪庆藏回族群文化特征的描述与分析,展现了藏彝走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格局,同时对民族文化调适也进行了探讨,并剖析了其中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5.
空间:藏彝走廊民族文化生态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间理论的角度看,藏彝走廊既是地理空间,更是社会空间。因而运用空间理论研究藏彝走廊民族文化生态空间的整体特征,有助于理解民族走廊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对构建中国的民族走廊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中国民族大调查工作,彝族、藏族、羌族、藏彝走廊等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探讨了中国民族学体系的理论建构及学科应用诸问题,同时着重分析了藏彝走廊研究在民族学区域综合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甘肃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矿产资源丰富,在大规模的采矿活动中,由于不合理开采或环保意识淡薄,使矿山地质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经过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对采空沉陷、崩塌、滑波、泥石流、土地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一些治理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8.
王正武  甘洪潮 《系统工程》2008,26(12):71-76
针对大城市高速公路通道控制中城市高速公路子系统、并行街道子系统、匝道子系统的控制策略独立制定产生的不协调状况,以高速公路通道整体为研究对象,建立高速公路通道多控制措施多子系统协同控制的分层递阶控制体系;针对高速公路通道协同控制模型求解耗时长,通道交通流实时控制无法真正实现的难题,构建高速公路通道网格体系,并对关键中间件模型设计分布式求解算法,利用网格高性能计算能力,实现通道控制问题的快速求解.  相似文献   
39.
对河西走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西走廊被誉为甘肃的粮仓和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资源、气候、沙尘、风暴、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论证了河西走廊现有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以及制约河西走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和气候环境因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牧、还林、还草。建设“绿色水库” ,强调森林、草原植被对农业发展的综合作用和稳定性优势。提出建造水源涵养林、节水灌溉、调整产业结构、农牧民搬迁等措施 ,必将彻底改善气候环境、提高降水量、增加经济效益并带动农业和畜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最终达到“南拓青龙、中扩绿洲、北退黄龙”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
姜才文  赵成 《甘肃科学学报》2003,15(Z1):222-226
昌马灌区处于西北内陆典型的干旱区,由于自然环境差,蒸发作用强烈,平原区土壤含盐量较高.拟建的"疏勒河农业灌溉工程"实施区80.9%的开垦土地为盐渍土,盐渍土改良方式以及现状水盐平衡的变化对环境特别是下游溶泄区的影响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在分析土壤盐份动态影响因素基础上,根据昌马灌区水土盐动态观测资料,将土壤盐分动态分为6种类型.同时发现难溶盐CaCO 3的稳定带不在中游,而在下游安西-敦煌盆地和花海盆地,从而为土壤可溶盐含量计算和排盐设计找到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比典型原位淋滤试验,获得了洗盐效果与淋洗方式的关系,建立了试验中原盐剩余率与累计入田间淋洗水量的相关关系,为工程设计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