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1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9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为比较不同等级退化草地独一味根系分泌物差异,采用土培法收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中独一味根系分泌物,测定其总有机碳、总氮,采用GC-MS对脂溶性成分作定性分析,比较其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极度退化样地独一味根分泌总碳量为2.480 mg·L~(-1)·h~(-1),分泌总氮量为2.189 mg·L~(-1)·h~(-1);轻度退化样地独一味根分泌总碳量为2.829 mg·L~(-1)·h~(-1),分泌总氮量为3.429 mg·L~(-1)·h~(-1)。分别从两样地中鉴别出成分9种和18种,其中相同成分6种。由此可知,极度退化样地独一味根总碳、总氮量、分泌物成分种类和相同成分峰面积百分比均比轻度退化样地低,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研究贵州人工种植赤胫散与野生赤胫散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为赤胫散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法计算有关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滤纸片法测试赤胫散挥发油抑菌活性。结果:经计算机检索并结合文献调研,从贵州人工种植赤胫散中分离出50种成分,鉴定出18种,鏊定率为36%,从贵州野生赤胫散中分离出60种成分,鉴定出18种,鉴定率为30%。两种药材的挥发油成分和含量差异显著。抗菌活性研究表明贵州赤胫散挥发油无抑菌活性。结论:贵州赤胫散挥发油主要成分是棕榈酸,棉子油酸,亚麻仁油酸,植醇,但其含量不完全相同,而且每种赤胫散辉发油都含有其特异组分。两种不同来源的赤胫散挥发油都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由多种有机烃类及其衍生物构成的塑胶跑道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种类和浓度特征至今不甚明了。方法:设置1 m3环境舱的温度60 ℃、相对湿度15 %、气体交换率1 h-1以进行塑胶跑道VOCs的释放,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VOCs的定性定量检测。结果:塑胶跑道共释放了92种VOCs,VOCs单体的检出率≥55.56%,VOCs单体的平均质量浓度介于0.13 ~ 36.46 μg.m-3之间,且平均质量浓度<3.00 μg.m-3的有55种。结论:塑胶跑道释放的VOCs覆盖了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含氧类有机物和含氮类有机物等七大类、十四小类,其主要成分为高碳烷烃(C6 ~ C12)、卤代烷烃及苯系物,其主要来源为聚氨酯材料、胶粘剂、橡胶颗粒以及添加剂、稀释剂;其VOCs的类别相同,但种类数量有一定的区别;其VOCs的总体质量浓度水平较低,苯系物、低碳烷烃(C2 ~ C5)及高碳烷烃(C6 ~ C12)的平均质量浓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44.
采用真空罐采样,三级冷阱预浓缩仪处理样品,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空气中的三甲胺.结果表明,检出限为0.005 mg/m3,相对标准偏差为4.1%,加标回收率为92.0%~108%,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该方法操作简单,测定准确可靠,可用于环境空气中三甲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45.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大野芋花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1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是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46.88%),二氢-β-紫罗兰酮(39.80%),苯甲酸甲酯(6.61%),以上三种占鉴定总成分的93.29%.其中10种主要挥发性物质有香味,按花味分类,4-蒈烯、二氢-β-紫罗兰酮、4-(2,6,6-三甲基-环己烯-1-乙基)-2-丁醇、β-紫罗兰酮属紫罗兰花型;苯甲酸甲酯、1,2-二甲氧基苯、水杨酸甲酯、4-羟基-3-甲基苯乙酮(或称香草酮)、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肉桂酸甲酯属芳香花型.可见,大野芋可作为良好的香料植物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6.
三种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棉籽油、煎炸废油和无患子油作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三种不同生物柴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三种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成分及其含量.分析表明:三种生物柴油主要由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组成,无患子油生物柴油含有较多的花生一烯酸甲酯和花生酸甲酯.研究共鉴定了13种脂肪酸甲酯,分析比较了三种生物柴油的所含甲酯的异同点,并提出了研究脂肪酸甲酯成分和含量对生物柴油理化性能指标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7.
通过研究青花椒叶片水浸液提取物的化感成分以及对小麦种子生长的化感作用:GCMS结果表明,叶片水浸液提取物中的主要有机化学物质是:5a-雄甾烷-11-酮,(+)-细辛素,二氢-2-乙酰基苯并呋喃,正二十四烷,正二十七烷,正二十八烷,1,8-萜二烯,a-佛手柑油烯,(R)-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3,7,11-三甲基-2,6,10-十二烷三烯-1-烷,正十六烷和十二烷酸等,其中包含很多被报道过的化感物质。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青花椒叶片水浸液萃取酸性乙酸乙酯部分对小麦幼苗和胚根的生长以及叶绿素的含量表现出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中性组分对小麦的幼苗和胚根的生长以及叶绿素的含量表现出显著差异,而碱性组分与对照相比,幼苗与胚根的长度差异不显著。酸性组分在5 mL时对幼苗的伸长生长和根长以及叶绿素含量的抑制作用最为强烈,且随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青花椒叶片水浸液中确实存在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48.
山桐子油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桐子油的提取方法、提取试剂、脱色处理及油脂理化性质等对比与分析,并利用气相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山桐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同时,对山桐子油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索氏提取法比传统压榨法的提取率更高,达35%以上,压榨法的提取率为21%,在索氏提取法中,对乙醚、石油醚和正己烷做了比较,利用石油醚提取,所得提取率均高于乙醚和正己烷,通过对油脂的提取,确定山桐子油的含油量大约为35%,经过对索提的山桐子油进行脱色处理,发现脱色率随着脱色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当脱色温度为80℃,脱色率已达45%左右,经鉴定山桐子油主要含有的脂肪酸有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及硬脂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可达60%以上.结论,山桐子含油量高,油脂中富含亚油酸,营养价值高,说明山桐子油具有可观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沙蒿籽油,并对油脂的化学成分进行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结果表明,沙蒿籽油中特征族组分为脂肪酸类物质,占检出物的70%,其次是维生素E、红没药醇及植物固醇类和黄酮类等功能成分,其亚油酸和维生素E含量之高在植物油中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5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对掺加6种食用植物油的薄荷油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分析.通过检测薄荷油中是否含有植物油的特征成分, 如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 可以判断薄荷油样品中是否掺杂植物油. 对6种植物油(豆油、调和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经甲酯化后的特征成分和共有组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薄荷油经过甲酯化后, 利用植物油的特征峰, 能鉴别出薄荷油中是否掺有植物油, 最低可检出的掺加量为0.001%, 并且根据4种特征脂肪酸峰面积总和与L-薄荷醇峰面积比值, 可以初步推断植物油的掺加水平. 该检验方法灵敏、可靠, 可以为薄荷油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