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0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70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6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利用絮凝、氧化沉淀工艺将废水中SS、COD去除一部分,经过水解酸化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经生物接触氧化后进入MBR池进行深度处理,在MBR池中利用膜的过滤作用和生物作用,进一步降解水中的可溶性COD,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2.
在高剪切反应器(HSR)中研究了不同有机分散相对KHCO3/K2CO3溶液吸收CO2的强化效果,并考察了有机相与有机胺溶液复配使用对CO2吸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己烷、正庚烷对KHCO3/K2CO3溶液吸收CO2的强化效果明显,甲苯、正辛醇对KHCO3/K2CO3溶液吸收CO2则没有明显的强化效果;CO2吸收率随HSR转速的增加而增加,随气液比、温度的增加而降低;环己烷对加入二乙醇胺活化的K2CO3溶液有较为明显的强化作用,CO2吸收率最高可提高23%。与文献中不同反应器的对比表明HSR对CO2具有较高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53.
在定-转子反应器中采用N2-水脱氧、CO2-水脱氧两个体系脱除水中的溶氧,考察了转子转速、液体体积流量以及气体体积流量对脱氧率和传质系数的影响,并对比了两个水脱氧体系的脱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脱氧率随转子转速和气体体积流量的增加而升高,随液体体积流量的增加而降低;传质系数随着转子转速、液体体积流量、气体体积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N2-水脱氧体系的脱氧效果要优于CO2-水脱氧体系。  相似文献   
54.
余振斌  张敏 《中国科技成果》2014,(4):F0002-F0002
1987年,他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遗传本科专业;1989年,他获得武汉大学生物系遗传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他又如愿以偿地攻下博士学位;之后,他辗转到菲律宾、新加坡、美国从事水稻相关研究工作。2005年,他毅然回到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教,面对当时国内举步维艰的生物工程领域,他挑起了研究重担。随着研究工作的日臻成熟,他如愿站在了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领奖台上,  相似文献   
55.
针对传统管式重整反应器甲烷转化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多端口进料结构的微型管式重整制氢反应器,并采用COMSOL多物理场模拟软件对该反应器的重整性能进行了计算研究,分析了反应温度、汽碳比等工作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在773~973K范围内变化时,甲烷转化率以及产物中H2、CO的摩尔分数会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汽碳比在2~4范围内变化时,甲烷转化率随汽碳比增大而增大,而产物中H2、CO的摩尔分数则随着汽碳比的增大而减小;沿气体流动方向,甲烷转化率和产物中H2、CO的摩尔分数受进料多端口特征的影响呈锯齿状波动变化,并呈总体上升趋势,在反应器出口处达到最大值。将多端口进料结构反应器与传统管式反应器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所提出的新结构反应器分别在600~1 100K的反应温度区间以及2~5汽碳比区间内其甲烷转化率都高于传统管式反应器;在873~973K区间内甲烷转化率可达93%左右;当汽碳比增大到4后,继续增大汽碳比对甲烷转化率的提高已无明显作用,建议合理的汽碳比区间为3~4。  相似文献   
56.
邓桂花 《科技信息》2011,(36):244-244
本文针对化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反应器操作与控制》课程时,既不能到工厂实习又不能亲自动手操作,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严重脱离的问题,将化工仿真教学引入到课程中,通过模拟反应设备实际生产操作,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学习时脱离实际、不能动手操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57.
采用光生物反应器和跑道式循环生物反应器对荒漠藻类进行规模化培养,对比研究了两种规模化培养系统对荒漠藻类生物量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探讨了温度、酸碱度、生长周期以及氮、磷含量对荒漠藻类生长和多糖积累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光生物反应器和跑道式循环生物反应器两种培养系统中,藻类的生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而藻多糖含量则呈现相同的波动性变化趋势,并且藻类生物量和多糖分泌受培养条件的影响并不同步.此外,在两种规模化培养模式中,温度、酸碱度、营养盐以及生长周期等都对荒漠藻类的生长和多糖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8.
乏风瓦斯热逆流反应器的流动压力损失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热逆流反应器压力损失的组成和机理,上下集气箱内和陶瓷床内部的摩擦阻力损失和陶瓷床进出口的局部损失,建立了各部分压力损失的相应公式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陶瓷床进出口的局部流动损失远小于摩擦阻力损失,因此可以在损失分析时忽略以使问题简化;下集气箱中的摩擦阻力损失明显大于上集气箱和陶瓷床,并且对进口流速的增长最为敏感,在总损失中占据首位;给出了热逆流反应器的总压力损失计算公式,应用该式可对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总损失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59.
宋艳 《甘肃科技》2011,(14):129-131,150
介绍了首钢冷轧废水处理工程的废水性质、主要工艺流程、相关设备及构筑物设计运行参数及工程实际运行效果。首钢冷轧废水处理工程采用了超滤、催化氧化、膜生物反应器等多种新技术处理废水,出水达到COD〈60mg/L。  相似文献   
60.
采用IC(厌氧内循环)法,通过自行研制的IC反应器,研究了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初次启动历时25 d,二次启动仅仅历时6d,COD去除率均可保持在80%以上;反应器所能耐受的最大有积负荷为40.57 kg COD/(m3·d);最经济有效的停留时间为5h,最佳负荷为28.75 kg COD/(m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