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06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26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CH4 和CF4 的混合气体作源气体 ,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法 (PECVD)改变沉积条件 ,制备了一批含氟碳化膜样品。并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一可见光等设备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微观性能。  相似文献   
92.
以硝基苯为目标反应物,对臭氧/分子筛氧化和单独臭氧氧化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与单独的臭氧化相比,臭氧/分子筛氧化工艺可以提高水中硝基苯的降解效果.在该实验条件下,单独臭氧氧化和臭氧/分子筛氧化对硝基苯的去除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pH值的升高越来越大;此外还考察了微波对臭氧/分子筛体系降解水中微量硝基苯的作用,结果表明微波具有明显协同臭氧/分子筛体系催化降解硝基苯的作用,其协同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了羟基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93.
采用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的连续溶液聚合和一步湿法纺丝技术,在10t/a中试实验装置上成功地制备了碳纤维用聚丙烯腈(PAN)原丝批量产品。通过不断地优化聚合和纺丝工艺条件,实现了PAN原丝的中试稳定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溶液聚合技术在实现单体高度转化的同时获得了高分子量的PAN共聚物,通过调整凝固成型工艺条件和牵伸配比制备了具有圆形截面且结构致密的高取向度PAN原丝。将批量PAN原丝产品进行预氧化、低温碳化和高温碳化后.获得PAN基碳纤维,其束丝强度、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平均值分别达到3.74GPa,223GPa和1.7%。  相似文献   
94.
以CeO2作为改性添加剂、γ-Al2O3为载体、CuO为活性成分,用分层浸渍的方法制备出负载型CuO—Ceo2/γ-Al2O3湿式氧化催化剂;采用TG—DTA、XRD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Ce的掺杂对载体及活性成分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在湿武氧化反应过程中,Ce的掺杂有效抑制了γ-Al2O3向α-Al2O3转变的高温相交,以及活性成分CuO与载体间相互作用形成CuAl2O4昀过程。通过对苯酚的湿式氧化降解实验,获知CeO2的加入可明显提高催化剂活性,其中6%CuO-6%CeO2/1—100%Al2O3的质量组分比对苯酚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30min,苯酚溶液COD的去除率为91.31%。  相似文献   
95.
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及金相显微镜对铝合金直接氧化渗入SiC预制体形成的SiC/Al2 O3/Al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 ,发现该材料由α Al2 O3、SiC、Al4 O4 C、Al和Si五相组成 .α Al2 O3为骨架相 ,三维连通 ,其晶界纯净 ,Al、Si以包裹相形式出现在α Al2 O3晶粒中 ;SiC相也是主要相 ,呈孤岛状 ;Al4 O4 C相的出现 ,说明在该材料的生长过程中 ,SiC颗粒与Al和O2 发生了反应 .  相似文献   
96.
采用3种不同方法制备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通过浸渍负载CuO制备了一系列CuO含量为10.0%(质量分数)的CuO/OMS-2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CO催化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BET)、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相法制备的S-OMS-2为纳米棒状形貌、结晶度低、比表面积大,而回流法和水热法的OMS-2为针状或纤维状形貌、结晶度高、比表面积小.OMS-2制备方法对其负载Cu催化剂上的CO氧化反应影响较大,CuO/S-OMS-2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这可能是因为CuO/S-OMS-2中较大的比面积、较多的晶格缺陷以及高分散的CuO提供了更多有利于CO氧化反应的Cu-O-Mn界面.  相似文献   
97.
为了研究极低浓度甲烷的高温氧化特性,通过CHEMKIN模拟软件对甲烷浓度为0.5%、1%、2%、3%、4%的5种极低浓度甲烷气体高温氧化反应进行数值模拟,着重分析高温氧化后压力、温度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极低浓度甲烷高温氧化过程中,甲烷的体积分数急剧下降;生成的一氧化碳体积分数先急剧上升,然后迅速降低至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温度及压力均急剧上升,然后趋于稳定;且甲烷混合气体高温氧化后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温度及压力最终值与一氧化碳体积分数的最大值均随着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8.
Microarc oxidation(MAO)electrolysis plasma deposition was used to prepare Al_2O_3coatings on Ti-45Al-8.5 Nb alloys to improve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The surface and cross-section morphologies before and after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the chemical composition,and the phas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es(EPMA),and X-ray diffraction(XRD).The results show that Al_2O_3coatings with a thickness of approximately 8μm can be obtained on the Ti-45Al-8.5 Nb alloys by MAO for 600 s.The samples with the Al_2O_3coatings exhibited better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A minimal weight gain of only 0.396 g/m~2after 100 h oxidation at 900°C was observed for the coatings formed with a deposition voltage of 400 V and using a duty cycle of 3%.The deposition mechanism of the Al_2O_3coatings and the effect of the MAO parameters are also described.  相似文献   
99.
针对铜钼浮选分离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硫化钠抑制剂消耗量过大、生产成本过高的现象,使用硫离子选择电极动态监测不同条件下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电位,来初步研究硫化钠大量消耗的机理.结果表明:铜钼浮选分离过程中,空气的鼓入和矿浆的未加温处理会增加硫化钠的氧化消耗,是硫化钠消耗量大的原因之一.浮选矿浆中的矿物(如辉钼矿、黄铜矿和黄铁矿)有着催化硫化钠氧化分解的作用,加上矿物本身对硫化钠的吸附作用,是造成铜钼浮选分离过程中硫化钠大量消耗的又一原因.此外,矿浆中溶出的少量金属阳离子(如Cu2+和Fe3+)对硫化钠的氧化分解也有一定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硫化钠的消耗.  相似文献   
100.
A 3D porous carbon-manganese oxide ([email protected]) nanocomposite i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via a thermal plasma deposition method. The chemical bonds and compositions, phase structures, surface morphologies, etc. of as-obtained [email protected] nanocomposite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various equipment, such as X-ray diffractometer,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n microscopes.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email protected] nanocomposite electrode showed a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780 F g?1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2 A g?1 and a capacitance retention rate of 99% after 5000 charge-discharge cycles at a high current density of 10 A g?1. These excellent capacitive performance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encapsulation of MnO nanoparticles by porous carbon sheets in the [email protected] MnO nanocomposite structur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arbon-encapsulated MnO nanoparticles can be protected from a volume deformation during the charge adsorption/desorption cycle and can be electrically improved by the encapsulated carbon sheets, resulting in better overall capacitive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e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by assembling a supercapacitor using the as-obtained [email protected] nanocomposite to glow a light emitting dio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