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4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94篇
系统科学   156篇
丛书文集   66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264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31.
以格兰·泰勒棱镜为例,对平行于棱镜主截面方向的视场角进行了分析和推导,发现该视场角随切割角的增大而增大,在红外波长区远大于通常给出的沿主截面方向的视场角,对沿两正交方向的视场角随切角和波长的变文关系进行了比较,所得结论在红外分光光度计上得到了验证,实验表明:冰洲石格兰型偏光镜是柱面或准柱面会聚光束的理想偏光器件。  相似文献   
132.
本文分析了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对涡旋式压缩机渐开线型涡旋齿的干涉现象及其对排气角和压缩机容积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对渐开线线型修正的新方法。经过修正的一对涡旋齿,排气角可达2π,实现零余隙压缩,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压缩比和容积效率。按照这种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求解,得到了十分精确的加工要素,并在产品试制中采用。样机试验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涡旋齿啮合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3.
本文从研究金属切削刃前区的应力状态入手,人为地改变这种应力状态,进行“应力切削”,达到由应力实现分离被加工材料的目的。本方法的切削效果近似于楔角为零度的理想刀具的切削;且对材质无任何影响,符合下料工序的要求。文中对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及其应用进行了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仅可行,而且具有高效率和低能耗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34.
本文研究了宇宙弦中超导电流的磁效应以及度规函数和超导电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超导宇宙弦外部时空相当于一种磁化率为μ(r)的磁介质;当光线经过超导宇宙弦时,产生偏折。同时,在弱场近似下,也讨论了超导宇宙弦的引力场度规和当光线经过宇宙弦时所产生的偏折角。  相似文献   
135.
本文针对变形监测网的特点,阐述了变形监测网的网形设计问题。根据变形参数的要求精度和允许的误差相对变化量,计算出网点的允许变化量,指出,只有当变形点的位移量小于同点的允许变化量时,才可进行监测网网形设计。  相似文献   
136.
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大口径聚光镜型菲涅耳透镜设计和分析理论。对制成的透镜进行了误差分析和象质评价。此外,进行了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137.
根据齿轮加工原理,对于采用齿条型带凸角的磨(剃)前切齿刀具预切齿轮的齿根沉切曲线构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推导出构成齿轮齿很沉切曲线的渐开线、延伸渐开线和延伸渐开线等距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138.
爆炸驱动变壁厚圆管外表面速度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39.
被动声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用被动式传声器阵列估计目标方位角的问题.分析了时延估计的几种方法,提出了减小方位角估计误差的途径,给出了几种因素对误差量的影响;并设计了一种能用于时延(方位角)估计的装置;最后,给出了几组试验结果,证明了文章所提出的时延估计方法的准确性、可行性和装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0.
Ti离子注入硅化物已能得到特性优良的硅化物薄层,采用了深度分辨率高的掠角背散射和沟道技术发现注入层是3层结构,表面~120nm为合成的连续硅化钛多晶薄层,在该层中晶格无程度达到40%~50%,中间层厚度约为200nm的高密度的晶格损伤区,晶格损伤率在硅与硅钛界面处最高,其值可达到77%,并且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第3层则是低密度晶格损伤层,束流密度的变化对晶格损伤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