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424篇 |
免费 | 1072篇 |
国内免费 | 227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871篇 |
丛书文集 | 2583篇 |
教育与普及 | 157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48篇 |
现状及发展 | 178篇 |
研究方法 | 5篇 |
综合类 | 4400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29篇 |
2023年 | 435篇 |
2022年 | 538篇 |
2021年 | 616篇 |
2020年 | 635篇 |
2019年 | 527篇 |
2018年 | 291篇 |
2017年 | 432篇 |
2016年 | 604篇 |
2015年 | 797篇 |
2014年 | 1473篇 |
2013年 | 1389篇 |
2012年 | 1647篇 |
2011年 | 1868篇 |
2010年 | 1929篇 |
2009年 | 2151篇 |
2008年 | 2464篇 |
2007年 | 2183篇 |
2006年 | 1666篇 |
2005年 | 1558篇 |
2004年 | 1380篇 |
2003年 | 2053篇 |
2002年 | 2533篇 |
2001年 | 2582篇 |
2000年 | 1904篇 |
1999年 | 1815篇 |
1998年 | 1969篇 |
1997年 | 1885篇 |
1996年 | 2129篇 |
1995年 | 1878篇 |
1994年 | 1714篇 |
1993年 | 896篇 |
1992年 | 962篇 |
1991年 | 966篇 |
1990年 | 732篇 |
1989年 | 588篇 |
1988年 | 155篇 |
1987年 | 107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43年 | 1篇 |
1940年 | 1篇 |
193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王琪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0(1):7-10
研究de Sitter空间中紧致类空超曲面和高阶平均曲率.利用一个已知的积分公式,得到了关于紧致类空超曲面全脐性的一个新定理.该新定理与已有的一些相关定理不互相包含,从而丰富了大家对全脐性这个几何性质以及高阶平均曲率这个代数不变量的理解. 相似文献
972.
对以SiCl_4和H_2为源气体、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低温快速沉积优质高稳定性的微晶硅薄膜进行了研究.在低于250℃下,成功制备出了沉积速率高达0.28nm/s、晶化度达80%以上的微晶硅薄膜.通过光照实验,表明该微晶硅薄膜光致电导率基本保持恒定;通过对气流分布进行调节,微晶硅薄膜的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均匀度高达95%. 相似文献
973.
采用银镜反应及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竹材表面原位负载一层纯单质银纳米粒子,赋予竹材导电功能,再经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FAS-17)的进一步处理,制备出具有导电功能的仿生超疏水竹材试样,并通过实验观察研究了其稳定性及耐久性。结果表明,制备竹材表面拥有亚微米/纳米二维等级粗糙结构,该结构协同低表面能物质FAS-17共同决定了竹材的超疏水性,竹材表面与水的接触角为155°,滚动角小于10°;制备竹材能够抵抗pH 1~14溶液及强浓度NaCl溶液,且经强烈的溶液搅拌及蒸煮,依旧保持超疏水性和导电性。 相似文献
974.
介绍了Young's、Wenzel、Cassie-Baxter模型等研究疏水性表面的基本理论,总结了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微观性能、毛细效应、化学组成等影响织物润湿性能的因素,综述了溶胶-凝胶法、层层自组装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刻蚀法、电纺丝法、聚合物成膜法、相分离法、辐射接枝法等超疏水织物表面的制备方法,预示了织物未来发展方向应为抗菌性、阻燃性、油水分离、超双疏、抗紫外性等多功能性研究,提出了目前超疏水性织物研究瓶颈及拟解决办法,展望了超疏水性织物的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5.
李际 《科技导报(北京)》2016,34(13):93-98
因为实验室验证缺乏单因子假设,而野外实验存在成本高昂、难以重复和数据“噪音”,适合生态学假说判决性实验的验证方法成为制约生态学发展一般理论的瓶颈之一。本文介绍了生态学假说验证的源起,分析了判决性实验验证方法的作用,论述了生态学假说的实验室验证、野外实验验证方法的理论、实践及发展,探讨了Fraser 等于2013 年提出的协同分布式实验(CDEs)这一生态学野外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国内案例。 相似文献
976.
应用多相分类手段对絮凝菌株XHUA9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分离提纯的发酵产物进行紫外和红外分析.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和模式菌株Paenibacillus hunanensis的序列同源性为96.7%,基因组DNA-DNA同源性杂交值为51.6%.菌株的主要极性脂肪酸为双磷脂酰甘油、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菌株优势醌为MK-7,主要优势脂肪酸为anteiso-C15:0和C16:0.菌株(G+C)摩尔分数为51.9%.根据上述结果,菌株XHUA9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内的新种,命名为Paenibacillus shenyangensis sp.nov..紫外扫描和红外检测等结果表明,菌株XHUA9所产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977.
在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压中酸液滤失严重,导致酸蚀缝长较短,不能沟通远端储集体,以致达不到压后配产要求。控制酸液滤失是裂缝型储层酸压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于是提出了在前置液、酸液中加入暂堵剂来实现暂堵降滤的方法。分别对100目粒径粉陶、粉砂、可降解纤维3种常用暂堵剂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降滤失效果都较好。实验结果如下:加入粉陶后,岩心两端的压差能保持3~4 MPa压差约40 min,降滤失效果随着粉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覆膜粉砂能够维持在10 MPa差压以上约60 min,但是粉砂在高压下会封堵天然裂缝,对生产不利;10 mm纤维能保持2~4 MPa压差约40 min,驱替压差与粉陶较近,2 mm纤维能保持15 MPa压差约40 min,效果仅次于粉砂,纤维现场操作性较差。还对实验条件下的粉陶用量、纤维用量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为裂缝型碳酸盐岩酸压中暂堵剂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8.
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对低渗、超低渗或致密砂岩油藏的渗流机理认识及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36口井40块岩样的压汞资料,研究了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发现,储层孔隙结构存在单一分形和多段分形特征。不同孔径范围具有不同的分形维数。不同的分形特征反映微观孔隙结构组合特征也是不同的,揭示了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表征微观孔隙结构的参数与分形维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可以用分形维数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979.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