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8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王瑞莹  原新  田青 《应用科技》2001,28(9):26-28
详细介绍了应用计算机技术拟合同步电机参数的实验曲线的原理、方法。解决了实验曲线测试参数精度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本文通过对几例电磁学问题的讨论,着重探讨有关静态条件下,静电场与稳恒磁场的相对性问题。  相似文献   
43.
苏丹共和国麦罗维友谊大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迟 《科学之友》2008,(2):33-34
文章介绍了麦罗维友谊大桥的构造和预应力体系设计,并对该桥的总体设计、结构内力分析以及箱梁施工程序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4.
王炜 《河南科技》2000,(7):13-13
这是由河南省温县祥云镇农技站育成的优质、高产面包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突出优点是优质、高产、抗倒,综合性状优良。属半冬性、中熟,株高80cm。产量三要素协调稳定,大分蘖多、成穗率高、茎秆粗壮、高抗倒伏。灌浆速度快、籽粒饱满,平均亩产572.5kg。粗蛋白16.19%,湿面筋 33.5%,稳定时间13分钟.面包体760cm3,面包评分83.5分。适宜在黄淮流域高产、超高产地区种植。 中棉所36品种,1996-1997年参加全国夏棉区试,并在河南、天津、新疆等省市试验示范,1999年5月先后通过国家和天…  相似文献   
45.
邢杰 《科技园地》2004,(4):13-14
荞麦是我市传统的优势作物,其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广大农民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种植和食用加工经验。荞麦对土壤要求不严,旱地、坡地、瘦地均可栽培,且生育期短,一般60~70天即可成熟。因此,我市六、七十年代将其视作主要的备荒救灾作物,往往在春旱特别严重,其它作物无法播种的情况下雨后抢种或原播种作物受灾毁种后改种之用。  相似文献   
46.
对麦鞘毛眼水蝇Hydrellia chinensis Qi et Li卵在青稞田内的空间分布型及不同取样单位对分布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用局部代替整株调查的可能性,为制定合理的田间抽样调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48.
为了研究不同生境对藜麦发育的影响,以不同产地的藜麦种子为研究对象,筛选显著差异代谢物质和相关代谢通路,利用GC-MS平台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分析了青海都兰县和四川盐源县两地产出的黑藜、红藜、白藜种子的代谢轮廓,将原始数据经XCMS online平台预处理后进行后续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海都兰县和四川盐源县两地的黑、红、白藜麦种子的代谢特征均不相同,其中红藜麦种子与白藜麦种子差异较大,而黑藜麦种子差异最小;红藜存在显著差异,共有特征峰570个,上调物少于下调物;黑藜差异最小,上、下调趋势与红藜一致;白藜差异较大,上、下调趋势与红藜和黑藜相反,共有特征峰486个,上调物质多于下调物质;不同生境对藜麦的影响较大,黑藜和红藜更适宜在青海都兰县种植,而白藜更适宜在四川盐源县种植。研究结果可以指导青海都兰县和四川盐源县两地藜麦的栽培育种,也为深入研究藜麦的抗逆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藜麦因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而被世界各地引进种植,为探讨藜麦秋季种植及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试验选取了Q1~Q13共13个材料进行秋播,通过对各材料生育进程、性状表现和单株产量的观察测定,研究秋播藜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观赏特性。结果表明:秋播藜麦生育期较长,或不能成熟,各生育阶段中,灌浆至成熟所需时间最长;秋播藜麦植株较矮,茎细、分枝少,穗较短,单株产量较低,不同材料之间差异较大;藜麦观赏性则主要体现在株型、穗型和叶片、茎秆、穗的颜色上,多数材料在显穗至成熟期观赏特征明显,不同材料叶色、茎色、穗色差异较大。试验初步筛选出Q2、Q4和Q6具有较好的综合性状,可进一步扩大田间试验,为丰富藜麦种植模式及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0.
采用室内外单蚜网罩饲养试验,系统研究了10个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长管蚜的抗性动态不同品种对麦长管蚜种群干扰效应。结果表明长管蚜在不同品种上的累积存活率,平均发育因期,产仔率动态及同禀增长率均有明显差异;建立了品种对麦长管蚜种群增长的干扰效应模型,分析了各品种的耐害补偿功能及自然感蚜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