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近年来,黑河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秸秆数量随之增多,秸秆的大量焚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针对秸秆还田技术在应用和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参考各地方秸秆还田的方法,提出了适合黑河地区的玉米秸秆还田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2.
玉米秸秆还田是十一五期间提出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建立高产稳产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华北地区近年冬季降水量较少,干旱严重,秸秆还田后耕层土壤疏松,通气孔隙增加,土壤热容量降低,易受冷风入侵,土壤降温幅度大,进行玉米秸秆还田的冬小麦发生大面积的冻害,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3.
吴兴 《少儿科技》2008,(7):12-13
绿色小分队经过马莲花丛、柽柳丛旁,随后又来到玉米、小麦田边,到处都有白色垃圾。这些白色垃圾既丑化环境,又污染环境。才一个多小时,劳拉他们就捡了像小山似的一大堆白色垃圾。  相似文献   
84.
85.
会泽县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利用率约60%,主要是稻麦草、玉米秆、马铃薯秆等还田,补充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不仅能归还土壤氮磷钾筹养分,还能保持土壤水分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这是一项集节水农业、有机农业、覆盖农业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实用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86.
张永明 《河南科技》2009,(11):17-17
玉米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养分,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而且还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应用大型机械进行操作,既省工、省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秸秆还田克服了秸秆焚烧时对土壤理化结构的破坏,避免造成大气污染、易引起火灾等。  相似文献   
87.
运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柱状假丝酵母脂肪酶去除麦秸中亲脂类抽提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脂肪酶用量、处理温度、pH和处理时间等因素中,脂肪酶用量对亲脂类抽提物的去除影响最为显著,而温度的影响最小。亲脂类抽提物去除率随着脂肪酶用量、酶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提高,脂肪酶处理过程中适宜温度为46℃、pH为7.6的实验条件下,亲脂类抽提物的最大去除率为61.1%。因此,脂肪酶能有效地去除麦秸中亲脂类抽提物,将成为改善麦秸润湿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8.
以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和土壤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分析秸杆还田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为农业生产服务,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麦秸纤维素酶解法产糖预处理过程工艺条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介绍了以麦秸纤维素为原料酶解产物中含糖量的测定方法,着重报道了麦秸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将麦秸粉碎至120~150目,经1%NaOH溶液浸渍后是一种理想的酶解产糖的原料  相似文献   
90.
基于土壤有机碳长期定位监测的动态变化,阐述了玛河流域棉田土壤有机碳的平衡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前,培肥方式单一,棉田土壤有机碳积累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碳亏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秸秆还田面积的不断扩大,棉田土壤有机碳呈盈余状态.秸秆还田比率的多少,是决定玛纳斯河流域棉田土壤有机碳亏缺与盈余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