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综合类   20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增刚 《科技信息》2007,(14):10-11
高等学校现行的内部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但目前人事制度中主要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高校必须在制度上进行创新,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努力营造适合高校建设目标、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环境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学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作重新思考,提出新的任务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铁卿 《科学之友》2007,(24):106-107
文章针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出培养大量高素质、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融自动控制、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工业化控制装置,被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冶金、化工、纺织、轻工等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PLC现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并在国内得到了全面地普及与应用。同时,随着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对掌握PLC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PLC技术已成为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电气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因此,为适应社会对学校在PLC教学方面的要求,有必要对PLC应用技术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尚东  陈春玲  宗平 《科技资讯》2008,(12):236-236
可以说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对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何为专门人才呢?对于某一类专业领域所需要的人才就是专门人才。本文以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为讨论的出发点,主要研究了软件产业高素质人才以及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6.
章春华 《今日科技》2007,(11):23-24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没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支撑,显然是不可想象的。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既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  相似文献   
7.
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学生探索性实验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探索性实验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建设性改革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其必要性及意义,探讨了在医学教学中存在的些许问题和解决方法。实践证明开展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8.
王凤江 《科技资讯》2010,(31):175-175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电子技术电子实习课上,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生兴趣,高质量的完成电子技术实习课的教学任务,本人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
袁英 《科技咨询导报》2010,(34):219-219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而职高生的现状与职业高中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不符。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学科的特长,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启发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职高生的精神境界,塑造职高生健康的人格,使他们精神成人,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李婧  石岩 《当代地方科技》2010,(10):147-148
高等学校是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改革开放30多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学校党组织发展了一大批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业务拔尖、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党员,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高校学生党员数量的明显增加,其教育缺失、创新乏力的问题也逐渐突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大学生党支部先进性建设。因此,迫切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考量和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创新模式,构筑党员教育创新高位平台,不断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的文化软实力,为培养高素质学生党员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文化支撑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