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30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229篇
教育与普及   2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8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350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鼠尾藻生长和生殖季节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生长在平潭岛的鼠尾藻进行了生长和生殖季节的研究,选择两个浪冲击度不同的断面,于1989年3月至1990年3月的每月大潮期间,用0.25×0.25厘米的方框随机取样。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平潭岛的鼠尾藻,侧枝生长期为3~7月,生殖季节为4~7月,7月藻体初生枝达最长,生物量最大。8月藻体初生枝腐烂,侧枝脱落,生物量全年最小,比较两个断面的结果表明,藻体初生枝长度和生物量与浪冲击度有关,浪冲击度越大,藻体初生枝越长,生物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992.
透平膨胀制冷在高温矿井降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温矿井独头掘进工作面的高温热害问题,严重影响掘进工程作业进度,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目前所采用的降温措施效果都不理想。首次提出利用井下作业所用高压空气作为制冷工质,通过透平膨胀机等熵膨胀降温,来达到降温除湿的目的。所设计的系统流程简单,技术可靠,对于解决井下高温热害问题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开展等熵膨胀制冷技术用于井下空调系统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不同接种方法对蔬菜废物高温好氧降解的影响,探讨不同降解阶段的生物质降解情况.结果表明,接种率越高,越有利于蔬菜废物的降解;分段接种比茵悬液接种更有利于蔬菜废物中有机物的降解,尤其是对纤维素的降解;以生物质降解状况为依据的接种,在堆肥原料季节性变化的条件下,可优化微生物接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提出一种针对径向基函数网络动态剪枝算法,该方法根据统计贡献度动态确定核函数最优数量,在递归估计参数的同时根据核函数贡献度的大小动态消除冗余节点,以达到最佳网络结构.利用中国月度信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新提出的模型与SARIMA和SVR等其他基准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预测稳健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5.
对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JCM1553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得到一株耐高温L-乳酸高产突变菌GX-6.在47℃,分别以葡萄糖和木薯淀粉为底物,研究GX-6菌株发酵生产L-乳酸的情况并考察GX-6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发酵56h的L-乳酸产量达到117g/L,...  相似文献   
996.
为预测高温阻抗管中能否产生平面波进而使用传递函数法计算材料的吸声系数,对自制高温阻抗管内空气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利用仿真得到的温度场建立了阻抗管内声场分布的仿真模型;根据求解结果,将材料前端面至较远传声器之间的空气温度梯度近似为只有轴向温度梯度,求出了轴向温度梯度时的平面波解析解,进而对传递函数法进行了修正。通过某种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的仿真结果,验证了修正算法的正确性。修正与未修正算法的结果比较表明,当材料前端空气的轴向温度梯度较小时,其对吸声系数计算的影响可以忽略,从而扩宽了高温阻抗管的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不同服役时间(原始态、1.5a和6a)Cr35Ni45乙烯裂解炉管内壁的氧化与渗碳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长时服役后炉管内壁出现了氧化层、碳化物贫化区和碳化物富集区三个区域,其氧化行为包括Cr2O3外氧化和SiO2内氧化,且服役过程中外氧化膜发生反复破坏和重建;炉管服役过程的渗碳行为主要由内表面结焦引起,外氧化膜的反复破坏可以加重渗碳,但外氧化膜在破坏后能自动修复,所以服役态两个炉管的渗碳程度较轻;外氧化膜的反复破坏和重建使亚表层贫铬,导致形成碳化物的临界碳浓度增加,在内壁亚表层形成贫碳化物区,多余的碳原子在其内侧析出,形成碳化物富集区.  相似文献   
998.
An 18-year long (1993-2011) comprehensive dataset of snow an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from Col de Porte, Franc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of shortwave broadband albedo with elapsed time after snowfalls (snow aging) during each snow season. The effects of air temperature, snow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now depth on snow albedo are investigated. An index based on the accumulation of air temperature over several consecutive days with daily mean higher than 2.5 ℃ is proposed to divide each snow-covered period into a dry and the following wet snow season when this index reaches 18 ℃.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now surface albedo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ime in both dry and wet snow seasons. Snow albedo reduction with snow aging is small at low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reduc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rise of surface temperature. However, the reduction rate is widely scattered within the observed range of temperature, implying a lo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now albedo and snow surface temperature. Snow albedo in wet snow season is generally smaller and decreases faster than in dry snow season. For Col de Porte site, snow depths to effectively mask the underlying surface are 21 and 33 cm in dry and wet snow seaso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99.
通过高温索氏提取法采用混合溶剂(V正庚烷∶V二甲苯=1∶4)对土壤中的可降解聚乙烯(PE)残余物(PEW,Mw=5 000)进行分离提取,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和土壤类型对PEW提取率及结构和热性质的影响,同时做根窖实验并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对PEW的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2.5h后达最大(92.5%);提取时间对PEW的分子结构无明显影响,但对PEW的结晶有一定影响,使得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分别升高1~3℃;提取时间对PEW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无明显影响,但会导致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土壤类型对PEW的提取率基本没有影响;根窖实验结果表明该提取方法可以用于实际土壤中PEW残余物的降解测试评价,长期跟踪下去还可以评估PE完全降解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000.
2010年11—12月,测定丽纹攀蜥Japalura splendida实验室条件下的选择体温、临界高温、昼夜体温和摄食后的选择体温等热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丽纹攀蜥的选择体温T_(sel)和临界高温T_(CTMax)分别为(26.22±0.65)℃和(42.35±0.41)℃;在环境温度为15~35℃的实验条件下,丽纹攀蜥的体温T_b与环境温度T_e存在线性关系(T_b=0.663T_e+7.193;);在缺乏温度梯度热环境下,环境温度与丽纹攀蜥的活动体温差异不显著(T_(11)=0.643,P=0.534);摄食前后丽纹攀蜥的选择体温不存在显著差异(F_(2,104)=0.997,P=0.372)。结果表明:(1)丽纹攀蜥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显示了外温动物的体温特点;(2)丽纹攀蜥具有一定的生理调节体温的能力;(3)丽纹攀蜥与其他蜥蜴在临界高温上的差异可能与其地理分布有关;(4)摄食前后丽纹攀蜥选择体温差异不显著可能与其摄入的食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