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2篇
丛书文集   87篇
教育与普及   10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79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借助反应溶胀剂,将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分别与β-环糊精,脱氧胆酸接枝而固载化,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固载物作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固载化反应发生在固载体的氯甲基和被载体的羟基间,形成醚基团得到的固载物热稳定性有所增强,相变点亦通过固载迁向高温区,取得较满意固载效果。  相似文献   
142.
合成了六种氯球担载的树状高分子Co配合物,通过红外、ICP表征了其结构,在1标准大气压、110℃和无溶剂的条件下,以这六种配合物作为分子氧氧化异丙苯的催化剂,研究了其催化性能,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在每种催化剂作用下,反应都以2 苯基 2 丙醇(PP)和异丙苯过氧化氢(CHP)为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143.
以环氧氯丙烷、二甲胺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制得了阳离子絮凝剂,研究了原料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染料溶液和实际染色废水进行了脱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n(环氧氯丙烷)∶n(二甲胺)∶n(二乙烯三胺)=1.1∶1∶0.12,加料温度控制在20~25℃,升温至70℃,反应5 h制得的阳离子絮凝剂,对染料溶液和实际染色废水的脱色率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实验比较,LEF复合型絮凝剂具有良好的除油效果,油的去除率可达80%左右,浊度去除率可达95%,COD的去除率达70%以上.并对主要影响因素原水含油浓度、pH值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5.
国内新闻     
细菌有望成为气候变化新标尺;电活性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合成新进展;太空“千里眼”在南京研制成功;世界首套“GPS/北斗双星制导高维实景数据采集系统”诞生;绘制完成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图);建立世界首株大鼠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46.
对负载型钌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原位红外表征,并讨论了其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7.
水溶性高分子金属卟啉络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荧光探针技术和圆二色谱等分析手段对两种水溶性高分子金属卟啉络合物同DNA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所合成的高分子金属卟啉络合物在同DNA作用时存在有嵌入模式,金属卟啉络合物大的平面环疏水结构和亲水性基团的引入促进了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48.
微生物絮凝剂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后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经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采用混凝絮凝法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混凝絮凝法对难降解有机质的去除十分有效,COD去除率可达到60%以上,特别是微生物絮凝剂的用量少,不产生二次污染,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特别是给水难降解有机质的去除工艺中。  相似文献   
149.
一株产絮凝剂硅酸盐细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絮凝剂的硅酸盐菌株B12.对其絮凝剂产生条件进行优化,并考查其絮凝特性.以质量浓度为8 g/L的葡萄糖和0.15 g/L的(NH4)2SO4作为碳源和氮源,调节初始pH值至6.9,在温度为31 ℃、转速为150 r/min的摇床中培养72 h后,菌株的絮凝活性最高,絮凝率可达93.6%.絮凝剂特性研究表明:供氧可提高细菌的生长量,但不利于絮凝剂的生成.分段培养有利于提高絮凝率.该菌起絮凝作用的主要是其胞外代谢物,其适用pH值范围广,为0.5~12,絮凝率大于90%;B12菌生物絮凝剂稳定性好,与其他无机絮凝剂相比,其絮凝活效果好、无毒、无二次污染,在矿浆固液分离及矿物废水处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对絮凝剂在油田水处理中使用的研究,分析探讨了絮凝剂的净化反应机理、絮凝剂的类型及应用、以及它在油田水处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针对目前油田所使用的絮凝剂的主要性能和发挥絮凝剂在油田水处理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