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5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91.
杨涛  王维早  李冬霞 《科技信息》2009,(22):67-67,65
文章建立了河水损失量与河道下泄量的统计模型,分析了河渠水对水源地入渗补给,构建了地下水位降深与波动的迭加模型,为定量研究河水入渗补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2.
膜孔灌溉单孔入渗Kostiakov模型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研究膜孔灌单孔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用SWMS-3D软件对多种典型土壤的单点膜孔入渗特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单点膜孔的累积入渗量变化过程符合Kostiakov模型.提出包含膜孔直径、灌溉水深的单点膜孔Kostiakov入渗模型参数计算方法,采用多种土壤单点膜孔入渗室内试验结果与已有文献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单点膜孔入渗特性,可为确定合理的膜孔灌灌水技术要素组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3.
北京市道路沉积物的粒径分布及其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表沉积物是雨水径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选择北京市不同功能区道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功能区道路沉积物的粒径分布和污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沉积物粒径分布和单位粒幅粒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广场和居住区单位粒幅粒径分布呈现从小粒径到大粒径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他功能区下垫面粒径分布和单位粒幅粒径分布呈现出的规律为:主干道道路与商业区类似,公园与学校类似。污染负荷方面,不同功能区沉积物污染负荷量大小变化顺序为:主干道道路居住区商业区公园学校广场,同时城市主干道沉积物污染负荷呈现明显空间分布特征,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和土地规划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94.
节点递归算法优化雨水管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节点递归算法优化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管网的图论和矩阵算法,用管网联系矩阵描述整个管网,采用节点递归优化算法,以节点为研究对象,克服了管网在交叉节点处上下衔接计算和控制点不易确定的困难,达到了费用最低的优化目标;并可直接以节点标高为约束条件,充分考虑利用原有管道或解决地下管线交叉问题.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95.
城市立交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与特点进行了介绍,结合设计经验对城市立交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596.
就居住小区排水系统建设中常遇到的问题,如排水体制的选择、雨水利用、灰水回用、污水处理等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97.
598.
暴雨入渗对复合岩体塌陷区结构失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位移、应力、能量耦合监测技术,分别对渗流大小、沉降量、声发射特征参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全面分析渗流对坚硬复合岩体支护的塌陷区围岩结构动力失稳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渗流的作用下,塌陷区不稳定程度加剧,通过声发射监测特征参数可以初步分析渗流与塌陷区结构失稳之间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599.
为解决定量评估干缩裂隙优势流的难题,基于双孔隙域入渗理论,将开裂土体分为裂隙两侧基质域、裂隙底部基质域与裂隙域三部分,结合Green-Ampt入渗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干缩裂隙动态变化的优势流入渗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探讨了降雨强度、裂隙初始面积率及裂隙深度对土体两域积水时间、优势流入渗量及入渗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干缩裂隙产生的优势流入渗量占总降水量的73.4%~91.4%,入渗深度为裂隙深度的3.1~7.2倍;降雨强度增大将缩短土体基质域积水时间,增大优势流入渗深度;降雨过程中干缩裂隙面积率减小使优势流入渗量减小;裂隙初始面积率增大使两侧基质域入渗量减小,优势流入渗量增大但入渗深度减小;裂隙深度增大使裂隙域积水时间延后,优势流入渗深度增大;模型计算结果与干缩裂隙实际入渗规律相符, 同时避免了为裂隙域赋水力学参数带来的误差与不便。  相似文献   
600.
上海市屋面雨水水质监测与处理利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屋面雨水水质监测,及对其污染主要影响因素与污染程度的分析表明,屋面材料、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及降雨量等是屋面径流雨水水质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雨水水质特性,提出了适宜屋面受污雨水的物化与生态化处理利用方法与工艺.为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