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329篇
系统科学   147篇
丛书文集   313篇
教育与普及   36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2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521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泸型大曲中根霉固态发酵产糖化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泸型大曲中根霉菌株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以糖化酶活力为评价指标,设计单因素实验,研究培养基水分含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对根霉产糖化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 Design的方法,对根霉菌株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泸型大曲中根霉菌株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优化条件为培养温度29℃,培养基水分含量53%,培养时间164h,糖化酶的酶活力为2 194.44 U/g。  相似文献   
952.
创新性实验是增强学生实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新思想的重要手段,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是水产学科主干实验课程之一。近几年来,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实验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在将我国水产遗传育种学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国家本科生创新计划项目转化为本科创新实验项目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对本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53.
高铁低铜溶液磷酸盐除铁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铜萃余液为原料的高铁低铜溶液的处理过程,提出用磷酸盐除铁的工艺技术方案,得出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如下:除铁时磷酸钠加入量为理论量,pH=1.5,反应时间为20 min,双氧水加入量为5倍理论量,室温。在此条件下,Fe去除率达99%,铜损失率仅2%,可获得良好分离效果。对除铁渣进行磷酸根的回收研究,当氢氧化钠加入0.8倍理论量、反应时间为2.5 h时,磷酸根几乎可以全部回收。该工艺具有操作简便、周期短、能耗低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对高效处理工业上常见的高铁低铜溶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4.
介绍了植物茎的基本知识和变态类型;说明植物茎的变态实质上是植物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功能,这种变态具有稳定的遗传性;指出识别地下变态茎与地下根的关键在于茎上有节、节间、芽,叶痕,而根没有;识别地上变态茎与变态叶的关键则在于变态部位的来源和位置。  相似文献   
955.
介绍了根的基本知识和形态类型;说明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板根、地面根、气生根和支柱根均是热带雨林植物特有的变态根,也正是这些形态各异的变态根构成了独树成林、植物绞杀等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指出热带雨林乔木的变态根,实质上是植物为了适应环境、争夺空间所采取的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956.
《奇闻怪事》2012,(7):64
世界上的50万种植物中,只有20多万种高等植物才具有真正的根,其余近30万种低等植物都没有根。它们还没有进化到具有根这个器官的水平,有些低等植物有根的外形,但不具有根的构造,充其量只能称为假根。  相似文献   
957.
为评价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异关系,21对SSR引物被用于研究广泛地理分布的17份野生稻(其中11份O. rufipogon和6份O. nivara)和22份亚洲栽培稻(13份indica和9份japonica)样本.271条多态性片段被扩增出,占总扩增片段的96.10%.野生稻多态性片段的百分比(平均达64.30%)及Nei's遗传多样性值(GD)明显高于亚洲栽培稻,表明野生稻比亚洲栽培稻具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野生稻的两个类群(O. rufipogon和O. nivara)关系密切,但在遗传上存在明显的分化,支持其作为两个独立物种的分类观点.野生稻中籼粳分化不很明显,亚洲栽培稻的籼粳亚种分化明显.亚洲栽培稻与多年生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关系更为密切,符合异源起源的遗传分化模式.  相似文献   
958.
以上海市狭叶小羽藓居群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居群植物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下的小羽藓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04个检测位点中发现94个多态性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1.35%,总的居群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82,Shannon指数(I)为0.4108,小羽藓种群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总的遗传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591,居群内遗传分化系数(协)为0.1182,居群间的变异程度远远大于居群内的变异程度.将各个样点居群的Shannon信息指数同重金属含量做相关性分析得出,Shannon信息指数的增加同Cr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表明Cr胁迫对小羽藓种群的遗传分化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9.
采用C/S模式的数据传送和处理方式,利用PowerBuilder 9.0和SQL SERVER 2000语言,应用模块化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建立了鹅掌楸属遗传与改良数据库,实现了鹅掌楸育 种的智能化决策系统。在鹅掌楸属遗传与改良数据库的框架下,描述了鹅掌楸种质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无性系利用的决策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鹅掌楸属遗传与改良信息的动态管理 和适地适树进行鹅掌楸良种推广的智能决策,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  相似文献   
960.
采用杨树进行植物修复盆栽试验,通过氯仿熏蒸和Biolog研究了五氯酚(PCP)污染土壤的根际微生物特征。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测定结果表明较高浓度(100 mg.kg-1)的PCP施入土壤后对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总体活性。AWCD及6类碳源的利用程度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PCP污染对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某些菌种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增强某些底物碳源利用率。此结果与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指标不一致,这可能与Biolog ECO板的碳源有限性及其他影响显色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