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26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所谓通识教育是指应该接受的除专业以外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包括哲学和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所谓成人通识教育,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均应系统接受的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艺术等基本知识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训练,加强通识教育,可以全部提高他们的素质,塑造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使其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基础和正确的思维、表达和判断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能肩负起时代重任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2.
通识教育对于提高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论述了高职高专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3.
通识教育大背景下思考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实践如何做出调整,如何有效展开高校音乐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完善人格,大力推行三个能力建设工程即提高科学精神和理性判断的能力,提高探索精神和可持续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94.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的通识教育称之为“新”通识教育,并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变革和创新。该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构想期(1993-1996)、实施与评估期(1996-1998)、新生聚合( cluster)项目(1998-2002)、辐射期(2002至今),并确立了新的课程方案。UCLA 为本科生开设了通识教育研讨课( Fiat Lux)、新生聚合课程,以及单学季课程。UCLA“新”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把握了其核心价值和理念,又体现了通识课程研究的校本特色。这可为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
通识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常规模式,但是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存在着误区。通识性教育不应是通识性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简单相加,也应当体现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之中,即通识性专业教育。这也是新闻教学改革的新思维和新方向。作者在大学普通班和自考助学班教授新闻学课程多年,深感通识性教育的重要。这里,本文主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在新闻教学改革中倡导通识性专业教育的现实张力和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96.
王哲 《创新科技》2016,(2):42-44
本文首先提出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对通识教育的呼唤,并着重介绍了它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以及在通识教育视野下如何进行公共外语课程建设和后续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97.
高校按类招生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类招生是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具有打破陈旧教育模式、减少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加强教师和专业各自之间竞争的优点,但高校又不可盲目进行按类招生,各高校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98.
以人为本的大学通识课程应该为满足大学生各种层次的人生需要而设置,这是符合马克思和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具体应开设高等教育学、逻辑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科技史等课程,并重视隐性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日本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其农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对我国农业创新人才的打造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应该准确定位我国农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0.
现代通识教育已由一个"域外"的理念转变为高等教育内化的共生需求。在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目标定位存在一定的误区,致使人才培养还存在工具性、功利性等特点。通过分析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和基本问题,以浙江科技学院五结合培养模式、三核心培养体系、三延伸育人平台的"五三三"通识教育体系建构为例,从通识教育模式创新、多体系融合、多平台支撑等角度,探索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践结果表明,该通识教育体系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在理念提升、课程建设及资源整合等方面为应用型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