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01.
基于传输相位与Pancharatnam-Berry(PB)相位的复合相位调控机制,采用单层介质结构,提出了一种单一圆极化(circularly polarized, CP)波入射和在反射的正交双极化信道条件下实现两种独立功能的双功能超表面。推导分析了传输相位与PB相位对同极化与交叉极化反射分量的相位调控机理,并提出了实现同时调控两种分量的单元设计要求。针对单元旋转造成的PB相位失真,提出了一种加载空心圆形贴片的单元改进模型,确保了相位的稳定性。通过精确调控两极化分量的波束空间相位分布,在单圆极化电磁波入射条件下,该超表面可利用两正交极化信道同时实现两种不同功能。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在右旋圆极化(right handed circularly polarized,RHCP)电磁波入射下,在13~15 GHz工作频段内,所设计的双功能超表面可在同极化反射信道获得携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的偏折涡旋波束,在交叉极化反射信道获得偏折笔形波束。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等优点,为实现圆极化信道复用与多功能集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02.
采用ZIF-67作为自牺牲模板,制备了嵌入式的四氧化三钴/碳布(Co3O4/CC)柔性自支撑负极材料。碳布基体中交错的导电网络结构以及Co3O4氧缺陷的存在,加速了锂离子的传输、改善了结构稳定性。Co3O4/CC负极材料表现出了卓越的电池性能,在5 A/g的大电流密度下循环1 0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能达到518 mAh/g。Co3O4/CC负极的高容量主要来源于赝电容效应,而原位拉曼光谱中表面/近表面超快速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佐证了赝电容的存在。  相似文献   
503.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N型赝三元半导体热电材料,经500℃高温烧结后,与纳米Al2O3粉体充分混合,在200℃下热压成型得到N型Al2O3-(Bi2Te30.9(Sb2Te30.05(Sb2Se30.05复合块体热电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和热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高温烧结后材料的结晶度变高;随Al2O3掺杂浓度的增高,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逐渐减小,而Seebeck系数几乎不变.在Al2O3掺杂浓度为0.5 wt%时,热电优值达到2.05×10-3 K-1.  相似文献   
504.
电子涡旋波最早是在轨道角动量守恒的系统中被发现.对于轨道角动量不守恒的系统,涡旋波的存在与否尚不清楚.以相对论情况下的中心力场中的电子为例,构建了在轨道角动量不守恒但总角动量守恒的情况下,当携带固定总角动量的电子沿z轴传播时,对此时系统所对应的电子涡旋波进行微扰求解;并结合Foldy-Wouthuysen(F-W)变换,说明了在相对论情况下,中心力场下携带轨道角动量的电子沿z轴传播时确实存在涡旋解,同时展示了相对应的涡旋波解和螺旋等相位面.  相似文献   
505.
针对在装配式房屋建造过程中,房屋构件及其姿态只能依靠人力才能够准确地调整到目标位置,不仅工作效率低且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问题。本课题组对空间吊装物姿态位置控制进行了研究,将角动量交换原理运用到空间吊装物姿态控制上,通过改变飞轮速度与加速度达到控制空间吊装物绕吊装线水平旋转角度姿态。文章介绍了飞轮系统,推导了整个实验装置的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考虑到被控对象吊装物负载经常改变,于是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使控制效果达到最佳。文章首先对控制算法进行了simulink仿真研究,然后在搭建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能够实现空间吊装物姿态位置控制,且模糊PID控制更适合于实际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