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7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499篇
系统科学   110篇
丛书文集   656篇
教育与普及   36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9篇
现状及发展   37篇
综合类   928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505篇
  2008年   576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362篇
  2001年   436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298篇
  1998年   255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283篇
  1994年   275篇
  1993年   237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99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合成了二十员大环双氮杂冠醚:2,3,l6,l7—二苯—l,8,ll,18—四氧—5,14—二氮杂环二十烷及其7个与稀土硝酸盐(RE^3 =La^3 ,Sm^3 ,Eu^3 ,Gd^3 ,Tb^3 ,Dy^3 。Yb^3 )所形成的1:2(M:L)型固体配合物,并经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及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位是通过配体中的C—O-C进行的,而Ar—O-C未参与配位,同时含2分子配位水.对Sm(Ⅲ),Eu(Ⅲ),Tb(Ⅲ),Dy(Ⅲ)的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光谱测定,所有配合物均有较强的荧光强度,其中Tb(Ⅲ)的配合物荧光强度最高,表明该新双氮杂冠醚配体三重态的能量与Tb(Ⅲ)的振动能级最为匹配.  相似文献   
152.
分析了气泡塔结晶器熔融结晶过程中自熔体向晶层界面的热、质传递特征,建立了描述该过程晶层生长的稳态模型。在自熔体向晶层界面对流传热膜系数的计算中,将弹单元分为弹状气泡周围液膜区、尾迹区及液塞段3段,各段的平均对流传热膜系数不同。分别在表观气速0.04和0.08m/s下,用模型对己内酰胺晶层生长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3.
大连市区大气中PAHs来源、分布及随季节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环芳烃PAHs是公认危害性最大的大气污染物,研究其在城市大气中的分布、季节变化及对其来源的识别判定可为PAHs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大连市为例,分析了PAHs在市区大气中的分布,揭示了不同季节的浓度变化规律,对大气中的PAHs的来源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大连市区大气中的PAHs主要分布在交通繁华区和工业区;冬季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冬季污染主要来源于燃煤取暖,夏季为机动车尾气和燃煤的混合。  相似文献   
154.
苯乙烯在酞菁钴分子筛催化下的环氧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转移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和溶剂 /水两相体系中 ,对在分子筛超笼中原位合成的酞菁钴催化剂(CoPC NaY)存在下的苯乙烯与次氯酸钠 (NaOCl)的环氧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GC MS联用仪和Varian34 0 0型气相色谱仪对环氧化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分子筛超笼中原位合成的酞菁钴 ,在溶剂 /水两相体系中对苯乙烯环氧化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苯乙烯环氧化的主要产物是苯基环氧乙烷和苯甲醛。在 5 5℃时 ,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 5 4%,对苯基环氧乙烷的选择性达到 6 5 %。反应温度和氧化剂的加入量影响苯乙烯环氧化的转化率和苯基环氧乙烷的选择性 ,而反应时间只影响反应的转化率。在CoPC NaY催化苯乙烯与次氯酸钠的环氧化反应过程中 ,氧化剂 (OCl-)首先进入大分子化合物酞菁钴驻留的超笼中 ,将氧转移到酞菁钴催化剂上 ,形成一个高价的钴氧化物中间体 (OCoPC) ;然后苯乙烯在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相间扩散进入水相 ,并被分子筛吸附进入孔道 ,最后与钴氧化物中间体接触 ,此中间体将氧转移给苯乙烯 ,生成环氧化物。  相似文献   
155.
利用油菜萝卜胞质不育恢复材料测交F4代种子,在附加各种不同激素浓度组合的MS培养基上访导丛生芽、生根及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添加1.0mg/L6—BA_0.1mg/L NAA对诱导丛生芽有较好的效果,l/2MS培养基对小芽生根效果最好,在MS培养基中添加0.5mg/L 8-BA 0.1mg/L NAA 0.25mg/L GA3 0.1mg/L 2,4-D对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6.
一类新型环型笼状化合物—瓜环的合成分离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一类新型环型笼状化合物-瓜环的合成及分离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7.
合成了两种新型Cu(II)-邻菲咯啉-丁二酸三元配合物, 即[Cu(phen)2L](H2L)*5H2O(1)和[(phen)2CuLCu(phen)2]L*10H2O(2), 它们均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no.2), 晶胞参数分别为:(1)a=10.282(3), b=12.141(3), c=14.233(4) (A),α=78.55(2)°,β=76.50(2)°,γ=84.29(2)°,V=1 690.7(9) (A)3,Z=2,R=0.102 1,wR2=0.138 7;(2) a=12.943(2),b=14.436(2),c=17.974(3) (A),α=75.128(9)°,β=69.030(9)°,γ=69.02(1)°,V=289 6.2(9) (A)3,Z=2,R=0.097 6,wR2=0.224 0. 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原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咯啉配体的4个N原子和来自丁二酸根的2个O原子形成配位数为6的畸变八面体CuN4O2. 配合物(1)中配位分子间通过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011]方向的一维超分子链,超分子链之间通过结晶水分子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并进而堆积形成一维隧道和三维骨架,丁二酸分子和其余结晶水分子位于隧道内. 配合物(2)中丁二酸根桥联的双核配阳离子借助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010)面的正电性二维层, C4H4O42-离子和结晶水分子位于正电层之间并形成负电性二维网络层.  相似文献   
158.
159.
从牛顿环实验的实验原理、测量结果等方面对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用实验数据验证了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的结果比原来的方法精确得多.同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0.
给出了在欧氏环中求多个元素的最小公倍子的一个矩阵方法,该方法可用来计算整数环Z中的最小公倍子和多项式环P[x]中的最小公倍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