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紧密褶皱煤层开采的生产实践,认识掌握了紧密褶皱煤层存在着连续不断的背向斜.存在着煤层压薄带,以及伪顶多等的特点、规律.经分析、研究这些规律,不断改进顶板管理方法,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2.
褶皱臂尾轮虫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攻毒,然后将攻毒前后的轮虫进行PCR及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结果表明,攻毒后的褶皱臂尾轮虫呈WSSV阴性,说明褶皱臂尾轮虫可能不传播WSSV.  相似文献   
83.
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Ⅰ洞线测区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实地测量的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资料,深入的阐述了大伙房输水工程Ⅰ洞线所在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多期次、复杂、多样的构造格局,规模较大的褶皱构造为发育在辽河群大石桥组(Pt1d)和盖县组(Pt1gx)的三道河子复式向斜和燕山期木奇-榆树-铧尖子向斜,85km长度内较大的断层有26条,为辽河期和弱山期断裂,本文试用“板块”与“微板块”理论解释位于华北地台东北边缘的大伙房输水工程Ⅰ洞线区的构造演化历史进程,以期为今后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阿尔金断裂因其巨大的规模及走滑量而被许多学者认为具有显著的侧向效应,并将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反S型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机制归结于此,然而这种推测的观点缺乏有力依据.构造物理模拟是研究构造变形机制的有效方法,笔者通过3组三维模型研究阿尔金断裂走滑运动对柴达木盆地构造变形影响的范围和方式,其结果表明:①不论阿尔金断裂平移走滑还是挤压型走滑,都对柴达木盆地产生挤压作用,但挤压应力作用范围及地体运动速率有差异:平移走滑影响范围的前缘边界为弧形,地体运动速率递减较慢,而挤压型走滑的前缘边界为直线形,地体运动速率快速减小;②柴达木盆地近南北向挤压收缩强度远大于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引起的变形,使得紧邻断裂的地体因走滑牵引而发生的运动方向被盆地近南北向的收缩变形所改变;③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对柴达木盆地构造变形的影响集中于盆地西南部,与反S型褶皱-冲断带发育位置不符,不支持反S型褶皱-冲断带的形成受阿尔金断裂控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85.
从填埋场土工膜褶皱现象、薄膜褶皱力学机理、薄膜褶皱试验方面对国内外土工膜褶皱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现有对土工膜褶皱现象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褶皱对液体渗漏的影响、褶皱现象的统计观察以及上覆压力作用下褶皱的应力应变情况等方面;薄膜褶皱力学机理研究主要采用基于张力场理论和基于稳定性理论的分析方法探讨褶皱力学机理;薄膜褶皱试验研究主要采用传统接触式和非接触式试验方法。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一些对土工膜褶皱研究的新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基于老君庙构造带三维地震资料, 结合以往研究成果, 分析祁连山北缘西段老君庙带的构造几何特征及构造演化。得到以下认识: 老君庙冲断带具有双层结构, 包括浅部的三角剪切型褶皱-冲断构造以及冲断带层下盘隐伏的逆冲构造楔体; 该冲断带自东向西与北东?南西走向的 134 断裂链接, 形成统一的“134-老君庙弯曲断裂”体系, 其后缘为134 走滑兼逆冲性质的调节断裂, 前锋为庙北三角剪切型褶皱-冲断系; “134-老君庙-青头山”断裂围限的上盘逆冲岩片向前陆方向扩张, 导致平行冲断带近东西向的挤压调节变形, 引起浅部新生代地层发生近南北走向的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87.
姜玮  吴财芳  王聪 《科技信息》2010,(17):I0410-I0410
三坝勘探区位于凹褶断束的东翼,在北西-南东向主压应力的作用下,形成一系列轴向大致平行的、呈北东方向展布的背斜与向斜。区内构造中等,局部地段构造较复杂,断层和次一级褶皱均较发育,对今后煤炭开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平衡剖面正演模拟技术在松辽盆地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进行构造解释是油气勘探至关重要的环节.平衡剖面正演模拟可以快速、有效地检验地震解释的正确性,提供合理的解释模型.同时可以动态地显示构造变形历史,为研究油气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依据.根据剖面要素与构造变形的关系,选择模拟参数为:层面、断层、滑脱面、剥蚀面,平衡剖面的正演过程为:剖面初部解释、正演模拟、剖面比较、剖面详细解释.对松辽盆地实际剖面的模拟表明,盆地裂谷期断陷盆地结构主要受边界主断层滑脱面形态及其深度控制,反转构造受早期断层滑脱面形态控制,利用断弯褶皱模型能够更好的解释大庆长垣的成因.因此在伸展地区构造解释中,要进行滑脱构造的研究,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9.
黄骅坳陷内多数褶皱都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并与正断层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褶皱枢纽与断层走向的位置关系,黄骅坳陷内褶皱样式基本类型大体可以分为纵向褶皱和横向褶皱。根据褶皱的形成机制,这两种褶皱又可进一步分为牵引褶皱、逆牵引褶皱、滚动褶皱、翘倾式背斜、断层位移褶皱、断线转向褶皱以及叠加形成的各种复式褶皱。这些褶皱受构造演化控制,可互相转化。另外,黄骅坳陷内还存在多种成因与反转断层相关的褶皱。  相似文献   
90.
京西木城涧侏罗纪井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京西木城涧侏罗纪井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采用钻孔与矿井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京西木城涧侏罗纪井田轴迹方位为NE10°±、NE22°±、NE43°±、NE65°±和NW34°±5组褶皱及相关断层的发育特征:阐述了地质构造对煤层发育、赋存状况的控制作用;指出该区地质构造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中生代的3个成盆阶段(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火山-沉积盆地的发育阶段、中侏罗世晚期火山-沉积盆地的重现阶段、白垩纪火山-沉积盆地的再现阶段)、3次褶皱幕(中侏罗世早期末褶皱幕、晚侏罗世末褶皱幕、白垩纪末褶皱幕)以及新生代的2次构造挤压运动,自早至晚形成的各期压性构造面走向呈现逆时针偏转之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