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海洋酸化正负效应:藻类的生理学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海洋酸化,使得海水pCO2、H+和HCO3-浓度增加,CO32-浓度下降,并导致CaCO3的饱和度下降.海水pCO2升高,促进某些藻类的光合作用与生长,特别是在光能不足的情况下,这种促进效应尤其明显.然而,海水酸性的增加导致钙化藻类钙化量下降,蒙受阳光UV辐射的损害增加,威胁其生存.即使非钙化藻类,如某些硅藻类和赤潮藻类,pCO2升高引起的海水酸性增加可降低其耐受高光胁迫的能力,加大光抑制,且增加其呼吸作用.因此,海洋酸化究竟会导致海洋光合固碳量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酸化与CO2浓度升高"双刃剑"效应的平衡,也就是取决于海洋酸化正、负效应的平衡.在不可逆转的海洋酸化进程中,藻类必然进行生理调节并适应酸化带来的海水化学胁迫,由此,遗传或进化方面的变化也会发生.海洋从大气中吸收CO2的量,依赖于藻类光合作用驱动的CO2生物泵,自然也依赖于海洋酸化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62.
藻类富集微量元素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较全面地探讨了藻类富集微量元素的特点及其机理,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微量元素与藻类之间反应的实质,为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东洞庭湖浮游藻类优势种群对主要水环境因子的生态适应性,为东洞庭湖水生态系统保护、健康评估及生物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物种综合数量指标(重要值IV)筛选优势种表征浮游藻类群落结构,通过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从18项水质参数中提取出主要水环境因子,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研究优势种群与主要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从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来看,水温与溶解氧是影响尖针杆藻(Synedra acusvar)的主要因子;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凸出舟形藻(Mavicula prptracta)是水体有机污染的良好指示种;草鞋形波缘藻(Cymatopleura solea)喜高浓度的氨氮;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敏感,而双头辐节藻(Stauroneis anceps)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表现出高耐受性;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其它藻类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数浮游藻类喜弱碱性的水体环境。相较于以往研究,电导率并不是影响东洞庭湖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结论】东洞庭湖不同的浮游藻类优势种群对环境因子有其特定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64.
在南湾水库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水上边界处进行取样,检测、分析水中浮游藻类动态,并进行水质卫生评价,发现浮游藻类总数、藻类类别总数及优势藻类属总数的时间变化均比较明显,浮游藻类在5—10月间繁殖比较旺盛.卫生评价表明,浮游藻类污染给饮用水带来潜在风险的时间不低于半年,6月、9月存在蓝藻污染风险;需要加强对南湾水库汇水流域污染源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环境监测,适时冲排水库淤积物,优化自来水厂净水工艺,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65.
《汕头科技》2010,(1):61-62
2009年12月27至28日,由广东省科技厅、汕头市人民政府、中国海洋大学、汕头大学共同主办,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汕头市科学技术局、汕头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承办的“第三届汕头海洋藻类科技发展论坛”在汕头大学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66.
2012年6月至10月,对太原汾河景区8个采样点的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及气温、水温、DO、COD Cr和COD Mn等指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以7月份较高,各点变化幅度和高峰出现时间不同,下游端较上游端浮游藻类生长旺盛;(2)各采样点6~8月份温度较高,9月初开始明显下降。DO、COD Cr和COD Mn的变化反映出8月份时,多数样点水体污染相对较重;(3)多数样点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与气温、水温、COD Cr和COD Mn呈正相关,而与DO呈负相关。总体分析,温度和COD Cr的变化与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关系更密切。针对太原汾河蓄水区的水质现状,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其水质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67.
德国汉堡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座藻类发电建筑。这座由西班牙工程公司Arup设计的生物反应器内装有微藻类。这些能够产生生物量和热量的藻类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此外,这一系统还能为整座建筑隔热保温,隔离噪音。目前,这座建筑的西南面和东南面已安装了129台尺寸为2.5米×0.7米  相似文献   
68.
由于麻章塘口抽水泵站输水管道突发爆裂,必须停水维修,赤坎水厂启用备用水源水——赤坎水库水,而水库中水浮莲、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其水质恶化至V类水质,为了保证供水,赤坎水厂针对此次污染做出相应处理措施使其出厂水水质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69.
从孢粉、藻类分析探究良渚文化突然消亡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富林遗址05SGIT1240探方样品.马桥遗址05MMT4探方样品的孢粉、藻类研究,并根据孢粉、藻类成分特征,发现在良诸文化后期,样品中水生植物花粉香蒲(Typha)、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Crramineae)中的芦苇及水生的蕨类植物槐叶萍(Salvinia)等数量较多,淡水生的藻类环纹藻(Concentricystes)、双星藻(Zegnema)也相当丰富.结合有孔虫研究及前人已有的资料,推测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突然消亡的原因是水泛.  相似文献   
70.
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磷的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藻类,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突变衣藻、鱼腥藻和双对栅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磷的净化效率以及藻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悬浮态藻细胞具有生长更趋于稳定、藻类的活性保持时间更长的优势。4种藻类中,小球藻和鱼腥藻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更好,较适宜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化技术。在固定状态下,蛋白核小球藻、突变衣藻、鱼腥藻和双对栅藻对磷的去除率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9.8%、28.3%、33.0%和30.7%。因此,小球藻更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磷,是较为优良的除磷藻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