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9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测定了来自不同地理种源和不同演替群落的四川大头茶(Gordoniaacuminata(Pritz)Chang)8个居群112株个体各50枚种子的10项形态指标,同时测定了各居群所在群落的4项环境指标;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主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形态指标和各环境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演替群落的四川大头茶居群间存在着极明显的种子形态分化,来自相同演替群落的居群间存在着极大的种子形态相似性;环境因子在四川大头茶居群种子形态分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同的环境因子在不同居群的种子形态分化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群落演替类型对四川大头茶种子形态分化起非常重要作用的同时,地理种源却对该物种的种子形态分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2.
记述了中国广西直缝隐翅虫属一新种,广西直缝隐翅虫Othinsguangxiensissp.nov.本种在外形上与日本种O.rufipennissharp相似,但体较小,仅第4可见见腹板中部具有的细毛斑,与之有别。  相似文献   
153.
祖国的西南边陲七彩云南,是茶叶的故乡。深藏在群山中的古茶树群落,至今仍以旺盛的生命力,诉说着远古时期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那令人魂牵梦萦的情缘。从盛唐开始,人们就把三江水浇灌出来的茶叶与西藏连接起来,到了宋朝,朝廷甚至制定了"以茶治边"的方略。1 000多年以来,一条崎岖盘桓的小道,伴随着清幽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一路走来,一路惊心动魄的苍茫和义无反顾的执着。它,就是滇藏茶马古道。这是一条马帮之路,由茶而生,以茶为基这是一条充满血性传奇的雄浑之路,艰辛悲壮,令人肃穆敬仰;这是一条中华  相似文献   
154.
对非共沸混合工质R32/R134a在水平微翅管内的流动沸腾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微翅管的翅高和翅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并综合比较了3根微翅管的换热性能。同时,将微翅管与光管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翅高为0.2mm、翅数为60的换热性能最好;微翅管的换热性能明显优于光管。  相似文献   
155.
为了优化新疆风味调和茶总糖的提取工艺,以总糖含量作为指标,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新疆风味调和茶中总糖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主要实验因素对新疆风味调和茶总糖提取量的影响;根据Box-Behnken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新疆风味调和茶中总糖的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新疆风味调和茶总糖提取量因素的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优工艺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02h,料液比1:40(g/g).选定条件下得到的总糖提取量为944.35g/mL.  相似文献   
156.
为了选择适于甘肃省中部的临夏州地区所需要的防风固沙、盐碱地改良的优质灌木树种,2013年开展了四翅滨藜引种造林试验。在引种区测定四翅滨藜的物候期、生物量,并与当地乡土树种进行引种成活率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引种四翅滨藜造林苗木4月8日进入萌芽期,4月20—28日进入展叶期,5月18日进入开花始期,6月15日进入末花期,6月20日进入营养生长高峰期,10月中旬进入休眠期;引种造林的四翅滨藜当年苗木的根、枝、叶生物量分别为56.54g、251.90g、177.14g,单株的生物量最大达758.2g。研究表明:引种的四翅滨藜与乡土树种相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表现出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及较大的苗木生长量,适宜在甘肃省中部的临夏州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7.
对河北大学博物馆馆藏的京津冀地区革翅目标本进行分类鉴定,获得了5科10属19种,记述了各种的标本采集信息及其分布范围,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对其分布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肥螋科主要分布于低海拔地区,球螋科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区,并应用Maxent模型对球螋科的分布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8.
在日本,有这样的谚语:"睁开眼睛的一杯茶是添福的",所以茶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180公顷茶园的朝宫,并不算是日本最大的茶叶产地,却是日本重要的高级茶产区。据说朝宫所在的滋贺县,是日本茶的发源之地,当时是遣唐使最澄法师将天台山带回日本的茶籽,种植在滋贺县大津市的日吉神社附近。  相似文献   
159.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和葡萄斑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Nawa))是常见的葡萄害虫,其危害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果实质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筛选有效防治葡萄绿盲蝽和斑叶蝉的植物源杀虫剂,本实验探究了0.5%藜芦碱、0.6%氧苦·内酯水剂、5%天然除虫菊素、复合楝素杀虫剂、鱼藤酮杀虫剂和复合烟碱杀虫剂等植物源杀虫剂对不同地区葡萄绿盲蝽和斑叶蝉的防治效果。在成都实验点,6 种植物源杀虫剂对绿盲蝽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0.5%藜芦碱的防效稳定,防效在60%以上。在石家庄实验点,复合烟碱杀虫剂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高达70%以上。在银川实验点,0.5%藜芦碱对斑叶蝉一代成虫和二代若虫的防治效果都最好。在南疆实验点,5%天然除虫菊素对第一代葡萄斑叶蝉成虫防效最好,达100%。0.5%藜芦碱、复合烟碱可作为防治绿盲蝽的有效药剂,5%天然除虫菊素可作为防治葡萄斑叶蝉的有效药剂,在葡萄无公害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0.
记述了我国蒙新区草盲蝽复合组昆虫5属、34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短喙后丽肓蝽Apolygus brevirostris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