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2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35篇 |
教育与普及 | 3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6篇 |
综合类 | 4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梁政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4,(3)
本文从认识论的观点出发,指出对胺的碱性认识必须先从气相入手再到液相,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讨论了脂肪胺芳香胺和氨的碱性强弱顺序;指出用铵正离子比用胺、用静电溶剂化比用氢键解释胺的碱性强弱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22.
23.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脂肪和粗蛋白质的含量较高,但长期以来仅限于简单的炒食和榨油,综合利用价值不高。现介绍几种花生的加工增值新途径。 相似文献
24.
国内外脂肪代用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脂肪代用品在替代食品中的脂肪并模拟其性能,维护消费者身心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国内外脂肪代用品的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脂肪代用品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5.
26.
本文利用化学方法从油莎豆中提取出了蛋白蛋、脂肪和糖,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油莎豆、开发利用其相应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油脂一步法制脂肪腈工艺中,甘油回收技术。选用适当的低温催化剂,在230℃~280℃,氨气流速1000L/hkg左右,采用分段冷凝回收工艺和回流萃取技术可获得浓度85%以上工业粗甘油,总收率达90%,杂质含量很少。 相似文献
28.
脂肪酶基因结构和氨基酸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敏辰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采用PCGENE6 8软件系统对真菌脂肪酶基因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真核生物中多数结构基因中含有内含子 ,但真菌脂肪酶基因几乎有一大半的是连续的 ;对于有内含子的基因 ,不同脂肪酶基因所含内含子数目各异。所有脂肪酶一级结构中都包含Gly X1 Ser X2 Gly保守序列 ,在真菌脂肪酶中该序列更保守 ;Ser、Asp/Glu和His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了真菌脂肪酶的活性中心 ;大多数真菌脂肪酶是糖蛋白 ,但也有一些不含糖基的脂肪酶 ,主要取决于脂肪酶一级结构中是否存在糖基化识别序列。 相似文献
29.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疾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是一种全球性常见疾病,与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多种代谢疾病密切相关.临床防治较为复杂.目前发现的研究药物,包括抗氧化剂、胰岛素增敏剂和降脂药物等,虽然在降低肝脏脂肪含量和部分组织学病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缓解肝脏纤维化方面效果有限.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BBR)是一种异喹啉生物碱,来源于许多药用植物,早期被用作一种抗腹泻药物使用,目前大量研究显示其在保护心血管疾病、抗癌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BBR具有调节代谢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BBR可以通过调节肝脏脂质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等途径改善MAFLD.但是药代动力学实验发现, BBR的吸收和首次消除主要发生在小肠,超过99%的BBR最终不会进入血液循环.由此推测, BBR主要在肠道发挥其缓解肝脏脂肪变性的生物效应,但具体机制和靶点尚不明确.有研究指出, BBR对肠道微环境改善和肠道脂质摄取抑制的作用可能是BBR缓解MAFLD的关键机制.本文综述了BBR的药代动力学、调节肝脏脂质代... 相似文献
3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如何通过改善饮食结构来让人们活得健康长寿,逐渐成为大众密切关注的话题,这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同时也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前沿.人类有史以来一直积极于探索长寿之法,基于对不同物种衰老相关现象的观察和认识,也逐步形成了多个衰老相关理论,如程序性控制理论、氧化应激基理论、基因组不稳定等,都有力地推动了衰老研究的进展.但现代衰老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饮食限制延长大鼠寿命的重大发现,目前饮食限制作为长寿研究中的黄金法则,被证明可以延长众多生物的寿命,包括灵长类恒河猴的寿命,并能改善人类衰老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在研究饮食限制延长不同物种的寿命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食物营养的组成对生物寿命影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哺乳动物实验模型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大鼠和小鼠.本文总结了自1935年以来,以小鼠或大鼠作为实验模型,通过调整食物中三大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的比例影响动物寿命的相关研究,并分析了其潜在的机制,以期为今后健康长寿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