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2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413篇
系统科学   352篇
丛书文集   251篇
教育与普及   3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98篇
现状及发展   65篇
综合类   719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493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637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分别从经典理论和量子理论的不同角度论述了使原子光谱线变宽的各种主要因素:由于能量的不确定关系导致的自然致宽;多普勒致宽;碰撞致宽;因碰撞过程中原子能级变化而导致的压力致宽、场致宽等.通过分析,阐明了实际光谱线与理想光谱线的不同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2.
邓梅 《奇闻怪事》2008,(6):23-24
课堂教学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中动态推进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到教学的现实起点,即时做出回应和评价;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评价,思维得到确认、点拨和启迪。在这种互动的信息交流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发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是不是都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呢?本人在长期的听课调研中发现,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无效或低效的现象极为普遍。由下面的课堂教学片段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63.
陈昌兵 《科技信息》2007,(16):351-352
高校师资培训是教师不断获得新知识的源泉,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潜能,实现教师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途径,对教师进行有效培训是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4.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DYNA,模拟了悬臂和简支钢管混凝土构件的侧向冲击数值,计算了动塑性极限弯矩。  相似文献   
65.
将Hurwitz稳定性概念推广到复系数区间系统,并对二阶复系数区间系统的Hurwitz稳定性和Hurwitz不稳定性分别给出了2个充分条件,最后给出了一些实例说明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6.
奇异电路存在能量损耗,对于这种损耗给出一种无须应用电磁场理论而应用电路分析和微积分计算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课堂教学是我国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革课堂教学的教育模式是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国内外出现了众多的新的教学模式,因此,作为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这一课堂接受学习模式则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首当其冲地受到挑战和非难。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本文以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为依据,对课堂教学中接受学习的有效性作些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8.
梁华 《江西科学》1995,13(1):1-11
考虑Yi=X^tiβ+g(ti)+εi,1≤i≤,忱里Xi是一固定设计点列,ti是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并且服从[0,1]上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69.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模拟塑性流动的数值法-__在随动曲线坐标系下的能量法.运动学可能速度场、变形总功率泛函以张量形式表达在随动曲线坐标系上,通过优化可变参数使泛函达最小值,以求得变形过程中速度场、位移增量场和最终位移场.根据上述算法和所编制的FORTRAN程序,本文计算了平板间矩形坯压缩变形的位移场.计算结果得到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0.
对橡皮筋的力的滞后特性进行了实验分析,并由此说明了不能用橡皮筋做测力计的物理机理,为检验弹簧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实验途径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