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光动力疗法(PDT)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被称为“有前景的新型癌症治疗模式”.PDT的激活是靠光传递到光敏剂上.大部分光敏剂在紫外-蓝光范围有强的吸收,因此,PDT通常需要紫外-蓝光范围的光.然而,该范围的光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能力非常差,并且很难应用在有机活体内.为解决这一问题并改善PDT对深部肿瘤的治疗,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PDT系统,在该系统中,光从纳米颗粒上发出来激活光敏剂而产生单态氧。当纳米颗粒-光敏剂复合体靶向肿瘤时,纳米颗粒的长余辉将激活光动力疗法的光敏剂。更重要的是,由于光源依附在光敏剂上,一起传送到肿瘤细胞,因而可以用来治疗像乳腺癌这样的深度肿瘤.这一模式被称为纳米颗粒自发光光动力疗法(NSLPDT).这种方法还可以与放射疗法(Radlotherapy)结合以降低放射线的剂量,从而大大地减少辐射的副作用,提高癌症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以纯化的核心天线CP43和CP47为材料,采用吸收光谱和荧光激发光谱比较的方法, 计算出CP43和CP47中β-Car到Chl a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29.1%和62.8%,证明了在常温下,CP43和CP47中都存在着β-Car到Chl a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并认为其能量传递可能以"Dexter的电子交换机制"进行. 还对CP43和CP47中β-Car和Chl a分子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
碰撞的效率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讨论了对心碰撞系统的转换动能和剩余动能,讨论了动能转换和传递的条件及结果,并举出有关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4.
侯建敏 《科学通报》1997,42(5):536-540
光合作用中最核心的步骤之一是在反应中心进行的原初反应,PSⅡ反应中心原初反应的机理研究已日益成为国际光合作用研究的焦点这一.1987年Nanba和Satoh首次分离纯化出PSⅡ反应中心D1/D2/Cyt b559复合物以来,国际上对PSⅡ反应中心的原初电荷分离(Charge separation)、电荷重组(Charge recombination)和能量传递过程的动力学性质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及烧孔谱(Hole-burning Spectroscopy)等技术进行研究,已取得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是,由于PSⅡ反应中心中色素分子的吸收光谱重叠严重,其吸收光谱在675nm处仅有一个吸收峰,无法选择性地激发原初电子供体P680,实验得到的数据比较复杂,不同实验室得到的动力学数据以及对实验数据的解释,都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完全相反.本文以菠菜叶绿体中的PSⅡ颗粒、PSⅡ核心复合物(CP47/CP43/D1/D2/Cyt b559)和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D1/D2/Cyt b559)为材料,用皮秒和飞秒激光技术对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电荷分离和能量传递的动力学进行研究,测定出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内部β-胡萝卜素和原初电子供体P680之间的能量传递以及PSⅡ反应中心原初电荷分离的时间常数,提出了可能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5.
张景民  赵井泉  蒋丽金 《科学通报》1997,42(21):2296-2300
<正>目前,对藻类光合作用原初过程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藻胆体(PBS)、孤立藻胆蛋白(Biliproteins)及PSⅡ和PSⅠ反应中心上,得出激发能在这些复合物内的定性流向和定量参数,从而为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然而,由于上述研究是对孤立的或部分的光合器而不是对整体来进行的,所以,它不可能解释藻胆体为什么能将其所吸收的光能高效地和快速地传递给反应中心并将其在两个反应中心(PSⅡ和PSⅠ)之间进行合理地分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研究人员利用光状态转换(Light state transition)技术和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对整藻细胞进行研究,基于研究结果,人们对藻胆体向光合反应中心能量传递机制找出3种可能的模式:(1)“溢出”模型(Spillover over model),该模型认为:能量传递途径是PBS-PSⅡ-PSⅠ;(2)二元复合物模型,也就是说PBS-PSⅡ复合物和PBS-PSⅠ复合物独立存在,能量传递途径是PBS-PSⅡ和PBS-PSⅠ;(3)三元复合物模型,它认为存在一个三元复合物(PSⅡ-PBS-PSⅠ),能量从PBS向PSⅡ和PSⅠ分配是通过PBS在该复合物中精确的位移来调节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能量“溢出”模型不是能量从PBS向PSⅠ传递的主要途径。目前蓝藻光合作用光状态1和光状态2的相互转换的分子作用机制还不清楚,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藻胆体-类囊体膜复合物状态转换进行研究,以便探测出能量是如何从PBS传递给PSⅡ和PSⅠ这两个反应中心的。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荧光材料(Y,Gd)_2O_3·2B_2O_3:Bi~3+,EU~3+的合成和晶体结构.经XRD确定为六方晶系,晶胞参数:a=3.786,c=8.824.在254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材料有较强的红色发光.观察到Bi~3+→Gd~3+→Eu~3+的能量传递现象,Bi~3+→Gd~3+能量传递机理为交换作用;Gd~3+→Eu~3+能量传递机理为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7.
藻红蛋白微晶的激子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河洲 《科学通报》1995,40(7):650-650
光合作用天线系统起着吸收太阳能并把能量传递到反应中心的作用.光合作用天线系统中的能量传递已被证实非常高效和快速.实验证实,在藻类光合作用天线中,从藻红蛋白经藻蓝蛋白和变藻蓝蛋白至反应中心,总能量传递效率超过90%;而时间分辨荧光谱实验证实,在完整细胞中,能量从藻红蛋白传递至反应中心全过程在小于50ps时间内完成.藻胆体是红藻和蓝藻的重要光合作用天线.藻胆体由核(core)和杆(rod)组成,核主要含变藻蓝蛋白,核的一面附着在类囊体膜上并与反应中心相联,另一半与多根杆相联组成半球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基质组成、化学键结构对荧光材料(Y,Zn,Sr)3(P,VO4)2:Eu3+,Bi3+的发光性质和基质敏化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基质中引入Y—O—V直线链,对基质的吸收和发射跃迁、能量传递有着良好的敏化作用。从理论上探讨了能量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49.
使用飞行时间反应器研究了环氧丙烷-石英催化体系,并且用实验直接证明该催化反应不是在表面上,而是在空间内完成的。实验的一次相遇反应概率随着飞行距离的缩短和反应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是不因起始能量分布的改变而改变。用气固传能过程新处理法所进行的成功模拟再一次支持了所提新观点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0.
讨论了用寂态热力学方法处理负压系统时,将会遇到的三类难题:闭系中(火用)大于内能,(火无)为负值;稳流物系条件下,(火用)出现负值,(火无)大于焓;能级计算时可能出现正、负无限大值。指出它们来源于(火用)概念的内在矛盾及能级定义的不确切性,可以用‘物系∪环境’模型加以解决。论证了新的环境概念,指出(火用)值为零的状态唯一地对应于寂态,从而消除了负压稳流物系的所谓‘环境线’。提出了‘大系统最大输出能能级最小,最小可逆输出能能级最大’原理,根据这项原理,给出了推导‘负压物系∪环境’有关参数表达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