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2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13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17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完整的汉语语法学著作。从句子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分析,《文通》中的起词是一个糅合主语、施事、话题的句子结构成分概念。马氏分析句子的起词,既重视语义,也结合句法标准,并注意语用因素。《文通》对句子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结构的认识是混一的,但在具体分析句子起词的过程中,能够区别情况,在句法或语义或语用上有不同的侧重,从而揭示了汉语句子结构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2.
结合高速公路通道施工体会,根据积累的点滴经验,对施工常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3.
历来研究联绵词的学者一般都提到清代的王念孙、段玉裁,很少有人提到之前的黄生。黄生系联的联绵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多为精确之见。本文针对其中的犹豫、茗艼、拨剌、不惜等词条加以系联,以此对黄生的联绵词观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4.
词,作为格律诗的一种,因其特殊的文体,因而具有特殊的美感。词体通过艺术的节制作用对感情进行限制,使感情处于近似知性的和谐中,并具有易被人察觉的自然美和不凭借感官的快适不凭借境界和规律存在于词体本身的德善美。  相似文献   
175.
句子美容院     
正二(8)班教室后面有一块大黑板,这是他们的"句子美容院"。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草莓园里的草莓真多啊!"我来美容。"刘兆为拿起粉笔,刷刷刷,写了一句话:草莓园里遍地都是草莓,有草绿色的,朱红色的,深绿色的……真逗人!宋老师写了一句话:风一吹,树上的黄叶落下来了。"我来美容。"贾玉书拿起粉笔,刷刷刷,写了一句话:  相似文献   
176.
从互文性的视角,结合小说文本、希腊神话中的塞壬传说以及西方文化中对颜色词的解读,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主角黛西的形象塑造是对塞壬传说的再现,其隐含的盖茨比悲剧结局的必然性,从而揭示小说细节安排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77.
兼词“诸”本来就此相当于“之于”,因此“诸”字后面不能再跟介词“于”。典型古文从未出现“诸”、“于”连用的句式,因而“公诸于世”之类的用法无疑属于谬误的仿古。这种谬误仿古未语言学家认可,在社会上也没产生较大影响,不具备的定俗成的条件。对语言使用上的不规范现象,不应听之任之,顺其自然,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那些生命方程、流传面广的谬误仿古和一些本来不规范但已约定俗成的用语,应当予以认可;而对那些既不合文法、事理,又不通俗生动的错误用语,在它们还未形成气候之时,则应正本清源,进行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178.
侧重中、英文的特点,就翻译中如何更好地掌握词的省略与增加,使译文能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进行了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179.
语言的色彩词所产生的视觉色彩美是因色彩张力作用而造成的审美主体的一种情感活动。它在写景状物、塑造形象方面具有独特的表情作用。重视语言视觉的色彩美,会给语文美育寻找到一片绚丽多彩的审美天地。  相似文献   
180.
“是”,在先秦时期主要用作指示代词,用来复指前面的主语部分。在主语部分比较短的句子 中,“是”的复指作用开始虚化,而联系主语和谓语的作用却在增强。受形容词“是”的影响,复指代词“是’具有 了确认、肯定的意义,从而具备了形成判断词的两个内因。在否定副词“非”等多种外在因素的作用下,到了战 国后期,复指代词“是”转化成了判断词,纯粹的判断词“是”终于产生了。东汉时期,“是”字判断句已趋于成 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