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民国之初,除嘉兴范古农外,浙江佛教居士中对佛学深造有得且影响甚大者,当推寓居杭州的一代儒学宗师马一浮(1883-1967).马一浮不仅于1914年组织了"般若会"这一浙江最早的学佛同好组织,而且还与杭州禅僧密切交往,形成了对中国佛学的独特理解.马一浮的"知性化"学佛取向,透过《大乘起信论》等中国化佛典,关注禅宗、华严宗等中国化佛教宗派的义理析取,设法融入其儒家经学义旨的探求.这一取向,因其过于学理化及个体化,限制了马一浮对佛教实践修持的理解,最终导致他复归于儒家学统.  相似文献   
82.
王应麟的《诗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学的研究,到了宋代,呈现了与前代不同的风尚,由于有不少学者不满传统汉学的注释.于是纷纷提出自己的识见,撰成新的经解。这种以发挥个人思辨为主的说经方式,与重尚训访考据的汉代经学,有很大的差异。然而这两种不同的学风,也并非完全排斥彼此的研究方式,只是在态度上各有们好罢了。因此,宋代学者当中,也有以考据见长的,王应以即为相当杰出的一位。"王应附(1223-1296)学识渊博,著作宏富o,所涉及的层面,相当广泛,对后世有非常大的影响。王应以有关(诗经)研究之专著,有(诗考)、(诗地理考)、(诗黝、(诗草木鸟兽虫…  相似文献   
83.
宋学,顾名思义,涵盖着宋代全部的思想、学术、文化,因此,考察家学及其对后代的影响,必然是多方面的。我这里只是就作为宋学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学,在其形成时的一个问题,提出一点看法。即我认为,作为儒学的一个理论形态的理学,它的形成可能会有多种社会的、政治的因素或条件,但就儒学本身的发展逻辑来说,有两个支撑点是最重要的:超越经学和消化佛学。宋代儒学所面临的理论课题是,唐代以来佛老思想笼罩和五代残唐时伦理名教崩溃所带来的理论挑战和精神危机。宋初儒家学者深感失望的是,以章句训估为主要内容而义理薄弱的汉唐经学…  相似文献   
84.
从儒家文化的角度看“西学中源”说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儒家文化的角度分析明清之际“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可以看出,这一思潮实际上是儒家文化背景下经学方法对于中国古代科学影响的必然产物。按照经学方法,所有学问,无论是儒学还是科学,都被认为来源于中国古代经典,因此,西方科学也不可能例外。这也许就是“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在文化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
刘敞是宋代文化名人,祖籍江西新余,出身于官宦世家,其广博的学识和正直不阿、勇于上谏的品格,受到几任皇帝的赏识以及朝廷太臣们的赞叹和钦佩;其为官任上,清正廉明,事事处处替民着想,为民做主,深受百姓的尊敬与爱戴。他在文化学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对经学的研究,尤其是在《春秋》学方面颇有研究。他的经学思想一改汉唐先儒以章句注疏为主的经学研究风尚,开创了敢于惑古疑经和以己意说经的义理经学研究新风气,由此成为宋代经学风气转变的标志性人物,为宋代的经学研究带来了新思想和新面貌,也为宋代的经学研究,即宋学的兴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6.
清初,表面上程朱理学仍然是官方正统学说,但究其实质,清代的学术主流已非理学,经学在清代悄然迎来它的复兴时代。清初学者在反思宋明理学的过程中,认为性理空谈是导致国弱民贫的重要原因,进行了经学的重建,由理学纯粹思辨蹈空的风格向经学证实致用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87.
《东莱书说》是吕祖谦的私塾讲义,体现了吕氏基本的经学思想。他持《书序》为孔子作观点,反映其"信古"的经学思想。吕祖谦解《书》于形式上的问答方式和内容上"一字褒贬"、"正君臣名分"、"发扬圣人理想人格"申发《书》的微言大义,是典型"春秋笔法"。对此的探析是研究吕氏思想体系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88.
东汉后期,官方经学走向衰落,民间私学兴起,子学复兴,学术风气为之一变。受学风及政治情势变化之影响,长期萎靡的士风重新振作。从思想文化根源来讲,学风转变与士风重振,是原始儒学精神复苏并对士人心态及其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一般认为,“清议”与汉末党锢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党镏事件并非是“清议”产生的唯一重要原因。除“清议”之外,东汉还有围绕经学展开的“论难”存在。“论难”不同于“清议”。各有其特定的内容,前者与后者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同时,“论难”、“清议”共同反映着一种议论、辩论风气——“谈论”。“论难”、“清议”是“谈论”风气在东汉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