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儒学”独尊及两汉经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郑氏家学由黄老之学转向经学。“先郑”———经学家郑兴、郑众父子,即是东汉时期郑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先郑”经学的传承与著述的考究,初步认识二人经学的学术传承与著述辑考,以期贡献于两汉经学研究。  相似文献   
42.
中国古代明显存在一个经学独尊的文化格局。这一格局不能用“生产决定论”来解释。在这一文化格局中,科学受到了经学的抑制。然而,为了摆脱这种抑制,科学又被迫依附于经学。从而,孕育了中国古代“科学神秘主义”的畸形怪胎。经学独尊严重妨碍了中国文化结构的改造和中国科学与世界科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43.
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以札记的形式对诸经进行阐发、议论、考证、整理,开辟了独特的治经之路.在经学上,他不拘于门户,汉宋兼采,百家兼综,经史并重,实为一代通儒.  相似文献   
44.
黄震生平及学术成就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震是南宋后期浙东地区一位有成就有创见的著名学者和思想家。文章第一部分对黄震的生平履历和著述作了扼要的叙述;第二部分就黄震的经学、理学和史学对其学术成就、学术思想体系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指出:作为朱子后学者,黄震继承了朱学体系中重致用的思想,同时对朱学末流之弊及朱学本身的某些虚空倾向进行了纠正和批判;黄震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在育学兴办前的汉初,私学教育就已存在,使古代的化典箱、科学知识通过私学教育得以很好的保存和广泛的传播。在汉武帝开始兴办和发展官学后,官学虽然在国家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私学在官学的影响下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与官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持续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经学传播、完善教育体系、促进科技发展等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东汉大儒郑玄引《九章算术》注解儒家经典,奠定了算学与经学的紧密联系;魏刘徽注《九章算术》则使传统算学打上了魏晋玄风的烙印。南北算学之分途与南学重魏晋经学、北学重两汉经学相关。在刘徽注的基础上,何承天、祖冲之、祖暅之等述其算理未尽之处,取得了高度理论化的成就;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补其基础知识、算题类型之不足,开启了筹算文本化之历程。南北朝后期,祖暅之滞北授信都芳天文历算,甄鸾适北撰注算书。隋唐设立国子监算学馆、李淳风等注释十部算经之后,传统算学获得了合流。然而,皇侃延续魏晋玄风,在经学研究中创设算法,与传统算学不同。随着后期两边交流频繁,皇氏算法北传获得诸儒之认同,导致算学之再分途。信都芳撰注《五经宗》,甄鸾撰、李淳风等注释《五经算术》,以传统算学解儒家经典,并将之纳入十部算经。但是,唐初孔颖达、贾公彦等注疏儒经都采经算方法。两家算法传统在唐代国子监获得了制度保障,并立至清末现代数学传入为止。因此,中国数学具有多样性和混杂性,数学的基础或其本质深受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世界科学》2012,(12):65
不久前,美国科学家绘制了一个交互式综合"大脑图谱",并已上传到网上(网址为http://human.brain-map.org),以便帮助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开展神经学研究人类染色体组里有超过2万个基因,大约84%活跃在人类大脑中。为了绘制这一图谱,科学家对3位男性死者捐赠的大脑切成小块后逐一进行扫描,记录下2万个基因的活跃水平。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扫描一位女性的大脑,看看其与男性大脑有什么不同这一由美国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绘制的大脑图谱,旨在希望其他研究人员把他们通过大脑扫描和遗传研究获得的发现与之进行比较,以  相似文献   
48.
中国古代人文课程体系是以“明人伦”、教化天下为课程目标 ,以倡导人文精神的儒家经学课程为主体 ,射、御、律、算等艺能学科为两翼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它起源于西周的“六艺” ,奠基于孔子的“六经”。主体课程确立于西汉 ,结构体系形成于唐代。经宋元明清的发展 ,逐渐丰满和完善。在两千年的古代教育史中它始终发挥着服务政治、关怀人生的现实价值 ,但终因知识体系和思想的局限而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焦点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洛阳太学的发展沿革、东汉太学对古代主流文化的代表儒家经典的传播争发展,着重研究了经学在太学传播的对象、方式、内容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