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81篇 |
免费 | 530篇 |
国内免费 | 69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97篇 |
丛书文集 | 624篇 |
教育与普及 | 34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02篇 |
现状及发展 | 142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157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5篇 |
2023年 | 408篇 |
2022年 | 469篇 |
2021年 | 510篇 |
2020年 | 414篇 |
2019年 | 378篇 |
2018年 | 203篇 |
2017年 | 339篇 |
2016年 | 320篇 |
2015年 | 460篇 |
2014年 | 742篇 |
2013年 | 664篇 |
2012年 | 705篇 |
2011年 | 843篇 |
2010年 | 788篇 |
2009年 | 855篇 |
2008年 | 1110篇 |
2007年 | 851篇 |
2006年 | 643篇 |
2005年 | 717篇 |
2004年 | 590篇 |
2003年 | 665篇 |
2002年 | 647篇 |
2001年 | 572篇 |
2000年 | 510篇 |
1999年 | 449篇 |
1998年 | 363篇 |
1997年 | 346篇 |
1996年 | 348篇 |
1995年 | 249篇 |
1994年 | 230篇 |
1993年 | 162篇 |
1992年 | 137篇 |
1991年 | 143篇 |
1990年 | 155篇 |
1989年 | 136篇 |
1988年 | 107篇 |
1987年 | 65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陈跃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35-38,67
介绍了制冷机中蒸发器和毛细管等管路器件特性参数自动测试装置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方法。通过对管中气流的理论分析,利用铂电阻、差压和流量变送器等检测仪表,用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运算处理和流程控制,解决了管路器件泄漏和阻力综合参数测试装置研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该装置可灵活方便地应用于制冷行业管路器件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23.
毛书凡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1997,13(1):63-67
在交流调速系统中,动态特性的研究在其设计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其计算方法相当复杂,麻烦,然而若加强分析这一环节,对改善交流调速系统的动静态特性是非常显著的,本文提出了较似于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设计方案,同样可使交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特性达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4.
建筑环境气流紊动特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流紊动特性是影响建筑热环境和人体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从气流紊动特性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和气流紊动特性的物理结构两个方面总结了建筑气流紊动特性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清华大学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表明,气流紊动特性对热舒适的研究目前主要还集中在湍流度和脉动频率两个参数上;自然风和机械风的气流紊动特性有着明显区别和联系,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为母本、9311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因其丰产性和米质较好,几年来,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单季晚稻的一个主栽品种。为了更好地指导面上生产,本研究在开展“两优培九”特征特性及其相关栽培技术试验观察的基础上,从移栽密度与施肥技术人手,对单季晚稻“两优培九”的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6.
基于导波模式理论,将进气道复杂终端分成若干个等效终端,提出了用模式叠加法计算飞机进气道的内部雷达散射面积,推导了部分典型等效终端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实验数据对比表明该方法基本可行。该方法的特点是极化散射矩阵和终端反射系数可分解后分别计算,便于叠加各种进气道构型和不断积累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7.
研制了一种可在测量中,现场、原位使用的用于热电阻动态特性校准的计算机插板。由传热学原理,论证了热电阻在外部阶跃温度响应与回路电流阶跃方法(LCSR法)温度响应之间的联系,据此,建立了求得响应时间常数的数据处理方法。在滑油和风洞里用LCSR方法和被测介质温度阶跃进行的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求取的时间常数误差小于5%。用该方法分别求得的热电阻和外壳的时间常数,可以进一步确定影响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29.
30.
2002年北京特大沙尘暴的理化特性及其组分来源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2002年3月北京发生了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的沙尘暴, 总颗粒物浓度高达10.9 mg·m-3, 高出国家颗粒物污染标准54倍. 主要地壳源元素Ca, Al, Fe, Mg, Na, Ti等高达平日的30~58倍. 污染元素Zn, Cu, Pb, As, Cd, S比平时高出几倍至近十倍. 其中Pb, As, Cd, S在PM2.5中富集系数分别高达12.7, 29.6, 43.5, 28.4, 这些污染物部分来自于沙尘暴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矿物气溶胶与沿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气溶胶的混合. 污染物增加的另一原因是沙尘暴入侵气团和北京当地污染气团之间的交汇叠加. 沙尘暴中PM2.5细粒子占TSP的30%左右, 污染物在PM2.5细粒子中的浓度占TSP总浓度的45%~69%. 各种污染物在沙尘暴过后普遍增加, 证明了沙尘暴带来的大量矿物气溶胶尤其是其中的细粒子有利于污染物的转化和积聚. 在此次特大沙尘暴中再次检测出高浓度Fe(Ⅱ), 为大气和海洋体系中的铁硫耦合反馈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污染物组分的成倍增加和Fe(Ⅱ)的增加, 都说明了沙尘暴是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