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09篇 |
免费 | 430篇 |
国内免费 | 84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24篇 |
丛书文集 | 1281篇 |
教育与普及 | 70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093篇 |
现状及发展 | 60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262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12篇 |
2023年 | 297篇 |
2022年 | 315篇 |
2021年 | 374篇 |
2020年 | 446篇 |
2019年 | 267篇 |
2018年 | 164篇 |
2017年 | 253篇 |
2016年 | 352篇 |
2015年 | 659篇 |
2014年 | 1529篇 |
2013年 | 1392篇 |
2012年 | 1730篇 |
2011年 | 2019篇 |
2010年 | 2004篇 |
2009年 | 2254篇 |
2008年 | 2773篇 |
2007年 | 2476篇 |
2006年 | 1822篇 |
2005年 | 1721篇 |
2004年 | 1170篇 |
2003年 | 922篇 |
2002年 | 875篇 |
2001年 | 792篇 |
2000年 | 609篇 |
1999年 | 454篇 |
1998年 | 372篇 |
1997年 | 314篇 |
1996年 | 280篇 |
1995年 | 280篇 |
1994年 | 211篇 |
1993年 | 137篇 |
1992年 | 159篇 |
1991年 | 134篇 |
1990年 | 129篇 |
1989年 | 108篇 |
1988年 | 70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印章作为法定物理印章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进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时代,电子印章在政务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已得到国家的高度认可。然而,当前电子印章还面临缺少权威根节点、互信互验以及统一监管的需求和挑战,亟需顶层设计。基于对电子印章的系统性分析,首次提出了信息化电子印章和法定安全可信印章分类,完善了具有兼容性的电子印章数据格式和协议设计,创新性地设计了"公安体系化制章,社会服务化用章"的电子印章新架构,提出了印章载体USB-Key签章模式、印章集中服务签章模式、骑缝章技术、批量签章技术、移动终端云签技术、信息化印章升级技术等应用模式与关键技术,对国家电子印章体系的规划建设及相关产品的研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要,是否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来胜任新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将会计实务的教学重视起来。结合多年的会计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笔者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以期与同样存在此类困惑的中职学校教师交流。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介绍了测不准原理出现的理论背景,测不准原理的定义、使用条件和应用,并简述了测不准原理在物理,信息、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进展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围绕毕业生适应社会、应用知识和技能开展工作的状况,对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对学校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是介于家庭和政治国家之间的一个存在,社会关系的血缘属性和国家强制属性降低。利益独立的社会个体通过契约来实现利益的获取与让渡,契约是意志内生与外化的过程,为了保证契约的可履行性和顺畅性,需要对社会个体的意志形成与外化进行规范,用一种规范的权威来代替家庭和国家的权威,实现社会调整的职能。诚信原则保证了意志的内生与外化的一致性,从而让契约式社会关系的意志具有了现实性的可调整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很多经济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文中结合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开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的实践,提出在经济类高校开展与银行的校企合作,改革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课程,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无缝结合,针对社会需求,培养适应型,复合型人才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丽颖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24-12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阶层的变化,旧的社会分层逐渐解体分化,中间阶层在重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总结中国中间阶层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的同时,重点探讨了其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产生的影响,提出当前培育中间阶层的着眼点,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中间阶层的发展壮大、维护国家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我们的百年大计,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教育的理解和定义不同。至今在我们教科书对教育的定义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它担任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各方面人才的任务。狭义的教育主要就是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