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综合类   2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冲绳海槽沉积物不同粒级的磁性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冲绳海槽4个沉积环境的代表性样品进行粒度分离, 并测量了多个磁性参数. 对所得结果就不同粒级的颗粒对磁化率的贡献, 磁性矿物成分和粒度大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 指出不同沉积环境磁性矿物均以磁铁矿为主, 磁性矿物粒度以假单畴为主, 在物源上表现出有一定的联系; 不同沉积环境对磁性矿物富集的沉积物粒级不同, 从陆架外缘、西陆坡到东、西槽底平原对磁化率贡献的粒级由粗到细再到粗细粒级均有贡献的变化规律, 既符合陆源物质由东海陆架向冲绳海槽输入的趋势, 又因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体现出不同的磁性特征.  相似文献   
42.
以咸阳市不同功能区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土壤有机质(烧失量)和磁化率特征研究,并分析了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咸阳城市绿地土壤烧失量波动变化范围在1.75%~10.67%之间,平均值为5.89%,4种功能区绿地土壤的烧失量(有机质)值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城市绿地土壤低频质量磁化率(χlf)在(79.80~293.90)×10-8m3/kg之间,平均值为113.60×10-8m3/kg;频率磁化率(χfd)在0.92%~12.16%之间,平均值为5.73%;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χlf和χfd%总体都偏高,说明土壤中的磁性矿物总体较高,且存在超顺磁性细颗粒;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的χlf和χfd%呈现出不同的正负相关关系,表征土壤磁化率的强弱程度受人类活动和自然成土过程的共同作用。不同绿地土壤烧失量与其χlf及χfd呈现不同程度的正负相关性,一方面可以说明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可以印证人类活动对自然成土过程的过度干扰,从而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在发生学上的联系相对较弱,或者不存在。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辽南滨海地区第四纪黄土沉积物的磁化率测量和分析,发现该区马兰黄土的磁化率值不高,反映了该区晚更新世受末次冰期影响,气候条件干冷,黄土粉尘沉积速率快,成壤作用微弱;时间更早的离石黄土磁化率值偏高,反映其成土环境较为温暖潮湿,黄土粉尘堆积速率慢,成壤作用好。磁化率曲线的波动变化反映了古气候发生多次旋回变化;黄土-古土壤序列很好的指示了干冷、暖湿气候的交替,也对应了冬季风、夏季风的交替变化。根据磁化率值对古气温和古降水量的回归计算得到古气温应介于5.85℃~13.0℃(+1.5℃),古降水量介于403.22mm~735mm,其标准都低于当今水平。反演辽南滨海地区中、晚更新世时期的黄土沉积环境是比较干冷的,并且经历了多次的小规模的干冷、暖湿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太原盆地QK1钻孔60 ka.B.P.以来的沉积物进行粒度、磁化率分析,探讨了太原盆地60 ka.B.P.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太原盆地60 ka.B.P.以来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化阶段:59.6~40 ka.B.P.属滨湖相沉积;40~31.5 ka.B.P.属以河流相漫滩沉积;31.5~14.58 ka.B.P.属河流相边滩沉积;14.58~12.5 ka.B.P.河流相漫滩沉积;12.5~9 ka.B.P.河漫湖泊沉积;9 ka.B.P.至今属河流相边滩沉积。60 ka.B.P.以来太原盆地的气候由温暖偏湿转为温暖湿润,在末次冰期表现为寒冷干燥,进入全新世大暖期以后,气候具有全球性特征的同时也兼具区域性特点。各指标分析表明太原盆地的气候环境演化主要受全球性气候变化及区域气候的影响,由于盆地沉降中心与边缘沉积速率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区构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以水杨醛肟为配体合成了新颖的六核锰簇合物[Mn6O2(O2CPh)2(salox)6(CH3OH)4][Mn6O2(O2CPh)2(salox)6(CH3OH)2(CH3CN)2]·4H2O(化合物1·4H2O)(H2salox=salicylaldoxime).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此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α=1.310 5(3)nm,b=1.446 2(3)nm,c=1.963 8(4)nm,α=88.16(3)°,β=72.20(3)°,γ=82.01(2)°,V=3.509 3(15)nm3,Z=1.该化合物的中心包括2个六核锰单元,每个单元由2个{Mn3(μ3-O)}亚单元通过水杨醛肟的2个氧原子桥连构成簇合物的核心部分,并由2个PhCO-2和6个salox2-配体的有机基团组成簇合物的外围疏水部分.2个单元的差别只是配位溶剂分子不同.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化合物1的xnT值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说明中心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用1/Xm对T拟合,得到θ=-14.04 K.  相似文献   
46.
以4-NHR-1,2,4-三唑(R = 异丙基, L1; 环己基, L2)为配体, 合成了两种新的自旋转换配合物[Fe(L1)3](BF4)2∙5H2O (1)和[Fe(L2)3](BF4)2·2H2O (2). 配合物12在室温为白色, 在液氮中变为紫红色, 利用变温光谱和变温磁化率测试表明配合物1高低自旋转换发生在120~170 K之间, 滞后宽度约为10 K; 配合物2Tc为190 K, 但未发现滞后现象. 利用热力学畴壁模型、二能位Ising模型和正规溶液模型得到了表征配合物自旋转换的热力学参数和某些微观参数.  相似文献   
47.
农业耕作土壤与人工经济林地土壤磁化率和质地特征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关中东北部地区人工经济林地土壤(JJC2)和农耕地土壤(JJC1)磁化率与粒度分布特征的研究和对比.试图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耕作土壤和人工林地土壤的磁性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农耕地长期的耕作、污灌以及C4作物玉米的生长与秸秆焚烧等农业管理方式可以增大土壤风化成土作用强度,增加土壤的磁化率;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粒度分布的影响显著,表层0~40cm,1年生作物农田土壤〈2μm和50μm~2000μm颗粒含量均高于人类活动干扰小的多年生园林土壤的含量;整个剖面耕地土壤和人工林地土壤〈2μm和50μm~2000μm颗粒含量变化差异均大于2μm~50μm颗粒变化。图1,表2。参14。  相似文献   
48.
合成了3个新的含4'(1咪唑基亚甲基)苯甲酸盐的金属配合物,[M(imbz)2]*nH2O[M=Cu(II)、Ni(II)、Cd(II),imbz-=4'(1咪唑基亚甲基)苯甲酸根,n=1或2],用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及磁化率测定等方法对配合物结构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imbz-通过咪唑氮原子和羧基氧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了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退火处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对Fe63.5Cr10Cu1Nb13.5B9非晶合金磁阻抗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在测量的频段(0.2-10MHz)内巨磁阻抗效应可归因于偏置场引起的环向磁化率的改变,良好的软磁性是获得大的磁阻抗效应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0.
长期以来 ,人们已经对低温和高温超导体中临界电流密度 (Jc)的峰效应作了大量研究 .直接观察峰效应的方法是用输运或磁化强度测量来确定Jc 随温度或磁场的变化 .此外 ,其他方法也常用来研究峰效应 .例如 ,测量复交流磁化率 -温度关系的曲线的谷效应等等 .然而 ,交流磁化率的谷效应是否对应于临界电流密度的峰效应呢 ?这个问题不清楚 .这是我们进行数值模拟的目的之一 .通常交流磁化率的谷效应或临界电流的峰效应被认为是由体钉扎而不是由表面位垒引起的 .不久前在Bi2 Sr2 CaCu2 O8(BSCCO)单晶上观测到交流磁化率的谷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